嘉佑帝见张雨打太极,把球传回来,知道他必然还有后招,暗暗揣度他到底会为谁说话。
“如此,众位爱卿可以畅所欲言,朕不怪罪。”
魏涛听,赞了声:“皇上圣明!”
“魏爱卿可有良策?”
“微臣以为,皇上可以出题,宗学里十岁以上,皇家近支的子弟都参加考试,看哪个最聪明,便立哪个。”
这句就像油锅里进了水,朝堂立刻便炸了,朝臣反对居多,但也有同意的。
摄政王的好朋友之父礼部尚书贾东水就同意这个建议。
张雨不同意,他建议应该从皇上最亲近的血亲里挑选太子。
摄政王共五个孩子,除了赵弘玠,该立谁?
“臣以为,摄政王的几个孩子太小了,如今的太子,还是个顽童,不能使臣民安心。”
这是要撇开摄政王的几个孩子了,朝臣的眼光都盯向张雨,心说你不要命了。
“张爱卿可有推荐的人?”嘉佑帝问。
张雨拿帕子擦了擦汗,硬着头皮道:“诚王若之子赵弘珏已经长成,聪颖勤奋,可堪大任。”
“不行!”翰林院的贾院判立刻表示反对:“臣以为赵弘珏不可,他性情太过温和,守成尚且不够,开拓更没指望。”
魏涛支持贾东水的奏对,接着多数大臣都表示反对。
张雨见没人支持自己,改口保举赵弘昆:“聪明好学、英武果敢,年纪也合适。”
其实,张雨最终目的就是赵弘昆,嘉佑帝知道益王终于忍不住了。
忠勤伯到了京城,儿子守在西南,他们父子呼应,按理,忠勤伯的实力不会消弱,还会加强。
可眼下实际情况是,威远侯到了内阁,依然总管全**事,兵部多数旧僚对他十分崇敬,并不怎么服气忠勤伯。
威远侯虽然隔了个山头,可这隔山炮依然能打响,忠勤伯在兵部,很有些力不从心。
襄国公虽然无能,但他不知从哪里搜罗了个隐士高人,现在在西南做的有声有色,忠勤伯的儿子前几天写信回来,大骂襄国公不够意思。
他若没有吃亏,如何会有这样的言论?忠勤伯不知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但看过信,心情很沉重。
这是个很能忍得住的人,益王却不是,他听到消息,着急了,撺掇张雨演了今天的幕。
时无人反驳张雨,的确,赵弘昆是有优势的。
谁也没想到,很少说话的老实人,礼部右侍郎杜仲德出列奏道:“皇上,臣有本奏!”
“讲!”
“福王已经恢复了神智,他博学多才,又从小跟随摄政王,颠沛流离,熟悉民间疾苦,乃是储君的最佳人选!”
张雨最恨的就是这位右侍郎,两人官儿的级别是样的,左侍郎比右侍郎还高那么丢丢,可杜仲德的名声,却比他好太多,在礼部,俨然有压过他的势头。
礼部尚书陈永辉年纪大了,随时都可能致仕,张雨心想再坐上那个位置,便视杜仲德为眼钉。
杜仲德不是公认的君子吗?他却推荐自己的女婿,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张雨心里这样想,嘴里却不敢说出来,而是问了句:“福王真的恢复了理智?杜大人不会是自己看顺眼了吧?”
杜仲德十分气恼,他瞪了张雨眼:“这是哪里?朝堂!议论国家大事的地方,岂容我有毫私心?”
这话说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其他和张雨有同样想法的人,时都不敢出声反驳。
摄政王出列:“皇上,犬子的确恢复了神智!”
嘉佑帝笑了笑:“朕知道了呀,昨天还进宫行礼了,他言辞清晰,进退有度,真的大好了。”
群臣听,心说,感情皇上心里已经有主张了。
还有人看了杜仲德眼,怀疑他刚才那通说辞,都是皇帝授意的。
第二百一十八章 富贵途径
贾东水第个反应过来,他噗通声就跪下了:“恭喜吾皇,贺喜万岁,福王当年在云鹿书院,已经贤名远播,才华横溢,若他为太子,实乃昊天之福。”
众臣齐呼万岁,纷纷道贺。
益王也在朝堂上,见自己的拼死争彻底失败,额头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流。
忠勤伯狠狠瞪了他眼,心里很后悔怎么结了这样个蠢亲家。
真是不怕有神样的对手,就怕有猪样的队友,他被牵累,这下可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