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佑帝派人传福王上朝,大臣有人期待,有人面色平静,还有人心里有些怀疑,别的病容易治好,傻病却很难的。
赵弘琛到了朝堂,按照礼仪向皇上三叩九拜,举止端肃,进退有度。
漂亮的孩子总容易获得更多的青睐,大多数对他有几分期待的大臣,立刻都欣喜起来,只有少数几个心怀不善,但此刻哪里敢说声反对的话?
嘉佑帝问礼部尚书陈永辉:“朕若是要过继赵弘琛,合不合祖宗礼法?”
“完全符合!”陈永辉很激动,颤巍巍地跪了下去:“皇上英明神武,宽厚仁德,福王天纵英才,贤名远播,实乃亲父子!”
摄政王也赶紧出列:“皇上若肯收养,乃弘琛之福,天下之福!”
嘉佑帝点点头:“朕早有此意,今日得偿心愿矣!”
赵弘琛先对摄政王磕头:“孩儿如为国尽忠,便难以周全于孝道,予取予夺,实难抉择!”
摄政王急忙搀扶儿子:“自古忠孝难以两全,琛儿当以国事为重!”
赵弘琛对父亲行了大礼,虽然这是事先说好的,可真的从此父子名分便不复存在,他的眼圈下子红了。
摄政王也有些戚戚然。
赵弘琛转过身对皇上磕头:“皇上见怜,琛之福矣!”
嘉佑帝解下随身玉佩:“哈哈,好,好,朕今日得佳儿,毕生大幸!这是先皇赐予朕的,今日就赠与你吧!”
“谢父皇恩赏!”
贾东水出班跪下:“恭喜皇上后继有人!”
大殿上的朝臣全都跪了下去:“恭喜皇上后继有人!”
嘉佑帝满脸笑容,虽然他直觉得过继不过继没什么区别,侄子和儿子是样的,可现在听到有人叫自己父皇,还是觉得比叫皇帝亲近多了。
朝堂上时欢声雷动,君臣都长吁口气,如释重负。
赵弘琛不傻了,这消息很震撼,连在城外庄子上住的摄政王妃当天都知道了。
赵弘玠去了太子之位,为了补偿,皇上封他逍遥伯。
摄政王妃气得咬牙切齿,当年福王傻了,还封的是王,她的儿子怎么连个郡王也不是,公侯都跳过去,只有个伯爵,皇帝行事,也太偏心了。
册立大典就在下个月初的第个大吉之日进行,燕然也会同时被封为太子妃,那时她有个月身孕,参加这样盛大的典礼,很多人害怕她坚持不下来。
嘉佑帝让礼部考虑,怎样才能既让太子妃参加,还不会累着。
陈永辉想了两天,给出的议程非常合理,还不违祖制。
到了这个时候,嘉佑帝才觉得陈永辉这个老臣还是很有才气的,可惜,他老了。
嘉佑帝跳过张雨,让杜仲德全力辅助陈永辉,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有意栽培杜仲德呢。
张雨很不高兴,和汪御史起喝酒,佯醉,发牢骚道:“皇上也不怕再出个梁炳辉。”
汪御史想了几天,上折子劝嘉佑帝,杜仲德的官儿不宜提升太快太高。嘉佑帝拿着想了想,最后扔边去了。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眨眼,三个月就过去了,燕然不仅做了太子妃,还顺顺当当做了娘。
可是她却辜负了众多人的期望,第个孩子,生了个女儿。
嘉佑帝却特别高兴,赏赐众多,还安慰摄政王道:“先开花后结果,据说才是最好的。”
摄政王自责道:“是臣的不是,若没有那两个小家伙降生,太子妃定会为皇家诞下麟儿。”
“不,不,开枝散叶,枝叶对于皇室,都是弥足珍贵的。”
摄政王妃听说燕然生了个女儿,高兴地哈哈笑:“贱人贱命,怎可能生出儿子,哈哈哈”她歇斯底里发作了通,眼珠子转了转,便有了新主意。
燕然生了个女儿,也让很多人心蠢蠢欲动。
当时,杜家姑娘风华绝代,贤良端淑,在京城风头无两,多少有闺女的贵妇又妒又恨,最后皇帝赐嫁福王这个傻子,很多人明面说惋惜,背后拍巴掌的庆幸。
慕容博、戚为雄、赵弘昆,可都是等的金龟婿呢。
可是现在,江山轮流转,她当上了太子妃,将来,还要当皇后,母仪天下。
和燕然年纪相当的那茬女孩,都已经嫁人为人妻为人母,但京城高门,不乏优秀的女孩子,就像韭菜般,割完还会长。
看到自己家女儿美丽过人、却还未定亲的,有人浮想联翩,想通过这条途径,换来大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