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如今这时节,出得门去,漫山遍野的桂花香,沈惟钦手中桂花糕就是鲜桂花所制,自打端进来之后,大厅内便弥散开了一股清甜的桂香,本是宜人肺腑的,可闻在仲晁鼻中,只觉胆寒。
这香气令他禁不住想起适才被楚王硬生生绑在火药堆上的弥天惊惧,甚至仿佛重历,浑身战栗不止。
当时塔香还有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就要燃尽,他以为自己真要交代在那山野之中,谁知临了楚王手下的人又将他解救下来。最后爆炸的只是个空椅。
他觉得楚王救他大抵还是想套出小皇帝的下落,楚王年纪轻轻,手段却极端,他既这样想知道小皇帝的踪迹,那他告诉他便是。
“殿下也当知晓,天兴帝那个小皇帝最信任的是谢思言。天兴帝出逃前虽也与老夫透过些去向,但老夫知道的并不详细,殿下若想知道更周详的,回头还是应当去问谢思言。”仲晁说着,将自己知晓的所有与天兴帝行踪相关的竹筒倒豆子似的倒了出来。
许久听不见沈惟钦出声,仲晁抬头,正瞧见沈惟钦埋在阴影里的侧脸。
“仲大人方才说什么了?”
厉枭道:“小的什么都没听见。”
沈惟钦道:“那看来仲大人还是不肯吐口,倒没瞧出仲大人对小皇帝这般赤胆忠心,真是令人钦佩。”挥手命人将仲晁带下去。
低头看向那碟子桂花糕,更觉索然无味。
姑娘还跟当年一样,连骗人都不会。
仲晁那个老匹夫素常是个人精,如今一条命悬在他手里,竟开始犯糊涂了。
中秋前夕,宁王率众出京,前往笔架山祭拜仁宗皇帝的山陵。
陆听溪听闻宁王出城了,以为京中会出乱子,但想来是宁王走前做了预备,城中一直风平浪静。
因着中间出了这场风波,她在娘家待的日子不短了,正踟蹰着是否要回国公府去,谢老太太派人送信来,说让她在娘家安心住着,横竖谢思言一时半刻也回不来,又说在娘家待着多清闲,若是回了国公府,中秋节少不得又要被薅去帮着打下手。至若谢宗临等人那边,老太太让她不必忧心,她回娘家这事是她首肯的,阖府上下没一个敢说她半句。
陆听溪哭笑不得。
这真是谢思言的亲祖母?
思及谢思言,她又禁不住想起那日的事。
她那日断然选择回城时,心中所想确实就是她之后跟沈惟钦说的。她原就亏欠谢思言人情,若再让谢思言因她殒命,她余生如何安心。唯有赔他一命。
后来她回城,发现她父亲并不在京中,就揣度着沈惟钦约莫是诓了她,但她还是折回了清河店,想探个究竟。
围在陆府四周的兵士已散去,陆听溪却没出门的心思。
中秋这晚,她才拜月毕,就被人从后头捂了口,掳到了廊庑下的僻静处。
她先是一惊,随即稳了心神。
等那人将她带出府、放到马车上,她也没吭一声。对方似是见她太安静了,松开手,不再桎梏她。陆听溪倚靠在马车一角的大引枕上,闭目养神。
对方也不出声。
马车内未点灯火,只有浸过湘帘漫渗进来的泠泠月光。月色皎皎,氛氲满厢。
陆听溪小憩了约莫半个时辰,马车停下。
她掀开帘子往外瞧了瞧,发现此处眼生。她自小生长在京城,城内城外基本都熟,这马车应并未出京畿地界,那这是何处?
“这是笔架山。”
陆听溪一惊,笔架山不是历代帝后陵寝的安置之处吗?国朝历代帝后都葬于此,可谓皇室的祖坟。
身后的人拎小鸡似的将她拎下去,仲秋时节的夜风已带了凉意,她双足刚落地,肩膀一沉,一件凫靥裘兜头罩下。
她才披好裘衣,就被那人揽了腰,几乎是半抱着挟到了一堆山石后。此间怪石嶙峋,正好形成一个三面环围的遮风处。
陆听溪被按着脑袋蹲下来。透过那个缺口往外看,视野倒广阔。
不多时,一阵齐整的脚步声近,陆听溪一眼就认出了那位走在一众盔甲分明的兵士最前面的就是宁王。她先前入宫时,见过宁王一面,因着对方长相凶悍,故而记忆深刻。这般想来,似乎咸宁帝一直忌惮宁王,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相由心生。
宁王顿步,对身后一个将官模样的人道:“土默特跟北狄那边都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