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观音_作者:那云千(15)

2018-12-18 那云千

  郡主只听了一句祖孙二人被害家中,脸色已是惨白:“怎么会?我拿了观音像去时他们还好端端的……”喃喃自语了几声,忽的腾声而起,“我赫连雪云虽是女子也是有担当的,不用你来徇私。我这就自己去说个明白。”扶着窗框就要翻出,忽然回头道:“这案子到底是归刑部,还是大理寺管?”

  原来这常宁郡主芳名赫连雪云,其父银澜王是当朝孝安帝的堂叔,一家子倍受圣眷龙恩,雪云十岁时就受封常宁郡主,食邑三百户。只是这封号未免同她的性子南辕北辙。

  赫连氏以武开国,王族女儿会些弓马骑射也属常理,只是这常宁郡主雪云与众不同。先是缠着王府侍卫学了些不入流的拳脚功夫,后来又不知道从哪里学了一身轻功,身法居然还相当轻盈美妙。她只说是受高人指点,却不肯说师尊是谁。据罗砚猜测,多半是位梁上君子。因为雪云自从轻功在身,就爱上了飞檐走壁,走家串户,专门模仿话本小说里的侠盗,玩什么寄简盗宝,写的纸条也是文绉绉酸溜溜的,什么“有闻君有黄金虎符,大匠手笔,极尽兽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

  等威远大将军手捧着王府特制的“素葵笺”找上银澜王,常宁郡主的“雅癖”就在长安城里传开了。她却不知收敛,银澜王又拿这个女儿毫无办法,只得玩“堤外失修堤内补”的把戏,头一日郡主盗宝,第二天银澜王府的家丁就会抬着箱笼找上苦主。长安城里的豪门世家,或慑于银澜王的权势,或惑于送来的财宝,倒从未有人试图把娇滴滴的小郡主告上大理寺。更有几个好事的书生,写了几篇故事,将雪云吹捧成妙手空空,侠骨柔肠的女侠盗,又因她喜穿白衣,就替她编了个绰号叫玉猫儿。雪云自是洋洋得意,从此就以玉猫儿自居。

  罗砚与她自幼相识,知道她只是热心效仿话本小说里的杀富济贫,从来不曾做过伤天害理之事。她随身携带,当作印记的那只玉猫也是他所赠。因此见全尔同拿出来后甚为惊疑。

  此时雪云的反应倒与他料想的一样。

  他走过去把窗户关了,按定雪云颤抖的双肩,柔声道:“你莫要慌,把当晚的情形先讲给我听。”

  窃观音

  从十三岁那年夜盗自家王府的翡翠如意算起,雪云的梁上生涯已有四年了。

  她既以侠盗自居,下手的人家自然非富即贵,盗来的珍珠翡翠要么是被银澜王逼着送还苦主,要么就被她偷偷送到有老弱病残或是幼儿嗷嗷待哺的茅草屋里去了。至于那些贫苦百姓拿着骤得的珠宝去当铺会不会被刁难……这就不在一个郡主力所能及的考虑范围内了。

  偶尔也有她真正喜欢的珍宝,或是古玩或是玉雕,总之要么精美,要么稀罕。金珠堆里练就的一双利眼,踩点时正用得着。

  这日她又像往常那样,青衣小袄,破帽遮颜,混在东坊那家“醉三春”酒肆里,一边看胡姬旋舞,一边竖起耳朵偷听行情。

  “醉三春”的店面不是最清爽的,酒不是最浓烈的,胡姬也不是最绝色的,但是这里偏偏是黑市情报的交流中心。古董商收了一两样皇陵里出来的宝贝,世家子弟偷家里的珍藏换钱多半都会找到这里。至于堂堂的常宁郡主怎么会知道这等三教九流混杂的地方?雪云一翻白眼:“我自有高人指点。”

  这天她听了一会儿,全是些拿不上台面的东西。什么三尺高的珊湖树,什么粒粒均匀的东珠链子,什么纯金打得长明灯台……通通俗不可耐。就在她不耐烦了,掏出荷包准备结帐走人时,耳朵里飘来几句窃窃私语。

  “……刀工好着呢……供了这许多年实在是舍不得……”

  “只怕要冲撞菩萨……”

  雪云一听来了兴致,举起杯来低头佯装喝酒,却偷眼向声音飘来的方向看去。

  靠角落的桌子前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雪云知道是“醉三春”的常客,人称胡三的,是西市上有名的掮客。另一个苍头白须,穿了件半新不旧驼色棉袄,说起话来声音沙哑。胡三有一句没一句的,只是推辞。被推得急了,老者的声音响亮起来: “没见识的!那可是真正的紫檀木,不是檀香木,我拿酒擦过……横横,一寸紫檀一寸金……一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