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梁台_作者:洛尘羽(251)

2018-12-09 洛尘羽

  江玄之道:“方氏的计划长沙王全盘知悉,趁着药铺火起去油坊纵火,将事情闹得不可收拾。”

  在旁边看戏的卫光推波助澜道:“目的呢?长沙王一副与人为善的模样,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举动,想来有不为人知的缘由吧?”

  长沙王的眉目一如初时,平静如水,宠辱不惊,既不承认,也不为自己辩解。

  江玄之先是瞥了卫光一眼,继而端看长沙王一眼,最后将目光移到郭百年身上,笃定道:“缘由便是长沙国世子。”

  殿中看客一阵疑惑,聪明的在暗自猜测,迟钝的在窃窃私语。寻梦也想凑热闹与旁桌闲聊两句,一对上刘晞那复杂又怪异的眼神,什么话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了。

  江玄之缓缓说道:“十七年前,群雄争夺长沙国,长沙王怕长沙国覆灭,殃及尚在襁褓中的世子,便连夜将世子送出长沙国,岂料世子遭人劫持,失去踪迹。直到三个月前,长沙王与世子重逢,得知当年正是陛下派人劫持世子,才导致世子失去踪影。”

  殿内又是一阵细碎的动静。

  寻梦一阵唏嘘,没想到郭百年与长沙王分离十七年,竟然是她父皇一手造成的。郭百年的情况与她不同,她好歹有阿母和外祖父,但郭百年养父母早亡,十数年来算是尝尽人间冷暖。

  当初长沙王请旨册封长沙国世子,刘贤易便记起那桩往事,但他记得下属回报那孩童遭人抢夺,身死乱局之中,为何如今又好端端冒出来了?那件事他自觉理亏,事过境迁,也不愿多加追究,当即下诏书册封长沙国世子,没想到事情终究是没有过去。

  望着一脸和善的长沙王,刘贤易摸不准他的心思,出言解释道:“当年,朕确实派人劫持世子,但朕只想早日结束战事,并无伤害世子之心……”

  “梁王身死,陛下可觉得心痛?”

  长沙王终于开口,开口的第一句话便叫刘贤易无言反驳。即便身居高位,终究是凡人,终究有七情六欲,亲子殒命岂会不心痛?

  长沙王平静而理智道:“陛下儿子众多,死了长子尚且痛心不已,可臣唯有一子,尚在襁褓中便因战祸而下落不明,杳无音讯,陛下让臣情何以堪?又让臣如何面对亡妻?”

  十七年来,他始终活在愧疚中,愧对独子,愧对亡妻,派人四处打探下落不明的独子。他不知独子流落何方,只好天南地北地寻找,犹如大海捞针般茫茫无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次从希望到失望,渐渐地,寻找成为一种习惯,他仿佛预见一声寻觅不得,却从未想过放弃。

  “是朕,对不住你。”刘贤易难得歉疚道。

  郭百年走到长沙王身边,安抚般唤了一声:“父王。”

  长沙王眸光柔和地看着他:“所幸上天垂怜,让臣寻回失散的独子。”

  看着他们父子温情脉脉,寻梦忽然想起一个人,郭百年和云萦在石室中提及的“义父”。听他们的口吻,那人显然不是已故的华廷,莫非是卫光?她偷偷瞄向卫光,总觉得那人的模样和年龄都不像是为人义父者,可若不是他,又会是谁?

  “臣本不想再理会旧时恩怨是非,但这十七年来,不只臣在忍受离别之痛,臣的独子也在饱受人间疾苦,可陛下这个始作俑者却对往事毫无挂碍。臣终究有些意难平,不愿将此事长埋于心。”长沙王虽记恨他当年所为,但言语间仍然尊他为君,并无冒犯之处。

  “你心中不忿,大可过来向朕兴师问罪,何故纵火烧油坊,连累无辜性命?”

  长沙王迟疑道:“受人之托。”

  刘贤易厉声问道:“何人?”

  长沙王沉默,显然不愿开口,刘贤易也不逼迫他,转头问江玄之:“江卿可知晓?”

  江玄之伫立于殿中,周身散发着底定于心的从容气度,出口的话却十分耐人寻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91章 第91章 黄雀在后

  寻梦暗暗在想:谁是螳螂?谁是黄雀?若梁王和燕王是蝉,那螳螂是卫光和长沙王?那么黄雀又是谁?这只黄雀似乎从来没有露脸过,但他一定在这大殿之中。

  众人所想与寻梦如出一辙,狐疑地四处观望,一时间气氛凝窒,人人自危。

  刘贤易眉峰深蹙,思及两桩事件曲折复杂,但有两处共同点,皆有一子牵涉其中,谋局者必与他有旧日恩怨。案情不过明朗一半,有如盲人摸象,分不清谁是螳螂,谁是黄雀。他对剩下的案情既期待且彷徨,可事到如今,箭已离弦,早已脱离他的掌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