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是一出宫斗大戏,瑜楚却觉得有些不对劲儿。若要报仇,五皇子小时候没有母亲,无人看顾的时候不动手,现在十几岁有能力自保了才来刺杀,这徐昭仪智商如此堪忧吗?
高老夫人见瑜楚若有所思,对比下柯皎皎却还懵懵懂懂,忍不住叹气,刚才柯夫人说女儿没长大,还真是没说错。这个样子嫁到高家来,自己少不得再费心调教个三五年。
“老祖宗说这些都是刺客招认的,那徐昭仪怎么说?”瑜楚问道。
“圣上派了人回宫去问,现在还没有回应。不过刺客身上有徐昭仪写的亲笔书信,圣上已经信了大半,任她否认只怕也没什么用。”高老夫人答道。
“那刺客躲了两三日,是怎么被发现的?”瑜楚不想让别人发现姜衡和自己的联系,便拐着弯儿问道。
“是宣宁侯世子找到的刺客。”
姜衡?柯皎皎立即想到瑜楚是认识姜衡的,正要说话,却看到瑜楚拼命朝自己使眼色。
高老夫人自然看到了两个人的小动作,也不说破,接着道:“据说姜世子早先与刺客动手,就觉得他的工夫招式很是熟悉,后来用了在大同学的什么法子,提取了刺客所用之剑上的指印,通过指印找到了刺客。”
柯皎皎听的连连惊叹,连柯夫人也道:“这姜世子如此历害,竟能用指印找到刺客?这种方法真是闻所未闻。”
瑜楚见状,也只好连连赞叹:“对呀对呀,真是历害。”可惜演技一般,自己都觉得太过浮夸,于是忙转移话题道:“不知刺客是什么身份?”
“是羽林卫的一名校尉,不知怎的和徐昭仪搭上了线,替她行刺。”高老夫人话虽这么说,心里却是明明白白的,只是当着两个小女孩儿的面,有些事不不宜让她们知晓。
据那刺客供述,他是在宫中当值时和徐昭仪勾搭在了一起。徐昭仪进宫多年不曾承受皇恩,春心荡漾下便找到了他,他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两人不免有了首尾。他也是因此才肯为徐昭仪卖命的。
隆庆帝听闻后暴怒,已下令将刺客打了半死,只怕徐昭仪也不会有好下场。可这事儿总透着些蹊跷,隆庆帝盛怒之下没有察觉,却瞒不过高阁老、高老夫人这些人。不过碍着隆庆帝的脸面,大家都不说破罢了。
柯皎皎满足了好奇心,不耐烦再听高老夫人同柯夫人说些朝堂后宫之事,拉着瑜楚到了内室聊天。
“楚楚,你刚才为什么朝我使眼色?”
瑜楚忙把姜衡说有人要对付他,需要假装不认识的事说了一遍,末了叮嘱道:“在外人面前,咱们都当不认识他就是了。”
柯皎皎了然:“我听娘说过,宣宁侯府看着一团和气,其实就是一团乱麻。现在那位侯夫人打世子的主意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宣宁侯对姜世子也是平平。得亏他的姑姑把他带去大同养大,不然还不知是什么境况呢。我娘还说,可惜了姜世子,又有本事又一表人才,偏偏摊上了这么个家世,京里门当户对的好人家只怕都不愿意把女儿嫁过去呢。”
这话正对上了瑜楚的心事,不免尴尬,忙转换话题道:“这次过来出了那么多事,都来不及见小舅舅一面,你是不是也没见到你哥哥?”
不料柯皎皎听了,竟扭捏起来,手指头在衣带上缠来绕去,半晌才细声细气地答道:“排云殿摆宴那天,远远地看见了一眼。”
瑜楚不明白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心中奇怪,正要再问,却见柯夫人进来提醒说,刺客之事一了,只怕马上就要回京,让瑜楚提前收拾行李,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瑜楚忙谢了,又辞了高老夫人,就回去了。
到了宜芸馆,见吴贵妃寝宫的门还关着,便拉着一个小宫女悄声问道:“娘娘还没起身?”
“起了,是宣宁侯夫人来了,在里头陪着娘娘说话。”
吴贵妃今天可够忙的,瑜楚心里嘀咕着,自去收拾东西不提。
宜芸馆正殿内,宣宁侯夫人正一脸焦急地冲吴贵妃道:“娘娘您瞧,我早说了姜衡不是省油的灯,如今不过抓住了一个刺客,竟在圣上面前大大地露了脸。也不知道他是怎样花言巧语地哄了圣上欢心。”
见吴贵妃只是冷冷地不接话,知道她并不关心姜衡得了隆庆帝喜欢对姜洐有何影响。想了想,又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