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纲说,献帝高瞻远瞩,深知国之贪腐,必将蚕食国力,臣子私肥,则国瘦,臣子自苦,则国强。
慕容彻听至此处,竟然想起了公孙扬。
言纲的这番老生常谈,并非所有士子都买帐。
有个矮胖子站起来说,其实贪官也并非全无好处。
他说桓帝宠信贪官何舒,致国库空虚,本以为江山不稳,谁知桓帝留着何舒不杀,只为留给继位的庆帝杀,何舒被抄家,国库则又富。
言纲认得这个胖子,他叫刘偲,平日里想法总是古怪,偏偏又有几分道理,教人反驳不出,也不能说对。
刘偲见山长不语,便又说下去:
“学生以为,既然臣子命运皆系于帝君之手,何妨将臣子当作一座活国库,无论他贪了多少,最终都能取回来。”
“那些贪官剥削的民脂民膏,最终还是会回到国库。”
言下之意是,贪官贪得再多,到头来还是替帝王做嫁衣。
刘偲虽没有说尽,但这最后一句,已是极大胆的诛心之言。
言纲知道陛下在听,给刘偲使了许多眼色,偏偏后者坦然无畏,非要畅所欲言。
慕容彻听人诽谤先祖,当然非常生气,但气着气着,竟觉得这货看得还挺透。
刘偲的这等奇葩论调,遭到了士子们的一致围攻。
其中以尤秀和池良最甚,一个脏字没骂,每个字都在讽他心术不正,必将自取灭亡。
慕容彻想,比起把贪官当提款机的奇葩刘偲,其实他还是更喜欢这两只正直的货,很有做清官的潜质啊小伙子!!
慕容彻终于入内,言纲想要行礼,被他抬手制止,士子们面面相觑,都在猜测这位贵人的来历。
慕容彻大方自我介绍:
“你们谈论的献帝,跟我有些亲缘关系,我听着挺有意思,想与你们说会儿话。”
慕容彻随意挑了个空位坐,置身莘莘学子之中,意态闲闲,舒雅有度,可坐他身边的士子压力山大——
尼玛这要听不出来是谁可就别当官儿了!
慕容彻指着刘偲,笑问道:
“你觉着贪官挺有用?”
刘偲这会儿也不敢大放厥词,只说学生浅薄,拙见而已。
慕容彻又让方才反驳最激烈的尤秀和池良说。
尤秀说,学生以为,桓帝并非有意培养贪官,只是到了最后,发觉贪官可以用之,天底下哪有培养蛀虫的君王呢。
池良说,学生认为,桓帝性喜奢侈,只因污吏善于逢迎,才会多加宠信,国库的钱都叫何舒拿了,但何舒何尝不是拿这钱取悦桓帝呢?
慕容彻对池良说,你言下之意,是说桓帝借着何舒这座桥梁,堂而皇之地,把国库的钱都花在了骄奢之上?
池良颔首称是。
慕容彻不由笑了,觉着今日真是大开眼界——
刘偲狡猾,尤秀正直,池良中庸。
刘偲、尤秀、池良三人各有所长,皆堪培养。
慕容彻考校士子考校得差不多了,刺客们等候的时机也已然来到。
慕容彻正欲离去,经过一位士子身边时,看见了他手中的凛凛刀光。
尤秀这个人,虽然太耿直,运气真特么好——
他刚想追上陛下多说几句时,正好遇见同学要行刺,他脑子一抽,随手抓了个砚台就砸人脑门上,搞得慕容彻都被贱了一身。
那个刺客满脸墨水,紧握手中刀,欲哭无泪。
就算流泪,流出来也是黑的。
作者有话要说: 慕容彻身为帝王,应博采众长,但也有个人偏好。
第143章 血流成河时
慕容彻此来, 只为演一场患难与共的戏,可他没想到, 没剧本的士子们, 比他发挥得还好。
慕容彻再一次佩服柳三汴,心想她哪儿找来这么多奇葩……
慕容彻为了保证士子们的安全, 特地自己也藏了一批“刺客”, 假装行刺,实则保护。
士子们分不清真刺客假刺客, 要么自己跑,要么护着陛下跑, 要么仗着点功夫……
跟人家专业人士血拼。
有的明明逃出去了, 还带着道具回来继续打。
慕容彻发誓这是真正的鸡飞狗跳。
因为真的有人弄来专门啄人眼睛的斗鸡, 牵来一口咬下二两肉的藏獒,生生拉低了刺杀的格调。
刺客们很快干掉了这些开胃菜,把一个个士子们萝卜似的砍倒, 直追陛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