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世芳华_作者:红颜枯骨冢(68)

  老百姓就是这点好,你待她们十分好,她们便还你百分,还要免费为你做宣传,四处与人攀比自家青天好。

  旁人那些州府的大人们,如何能比得过我这故意钻营的?

  我要的就是万民称颂!

  要那些不知道我的人,也要知道这大昭还有个愿百姓谋福的好官、

  忙活了大半年,终于在入冬前,我们将锡州与连州打通。

  那时望着不远处的平原大地,我内心久久难于平静。往后,锡州也会成为黄石城那样富裕的地方。

  中原商人通过锡州去往西域做生意,自然会给锡州带来商机。西域的商人要去中原也要路过锡州。

  我看了下锡州的住宿条件,登时脑阔疼!

  不行,我得想到要把住宿条件搞好,尤其未来锡州还会无限扩张变大,现在人少,倒是没什么大问题。

  但时间久了人一多起来,再去解决问题就晚啦!

  去往中原的修路交给修路队去做,我回头找来百姓代表开会,重新规划城市建设,把脏乱差的平民窟干掉,直接修成四道内城河,引黄川水通更远处的比拉谷河。

  这是个大工程,忙了六个月才开始引水入河。紧接着便开始在河边建客栈一条街,依旧是招商,很快的就来人投标买地建客栈,按照锡州的规矩,缴纳排泄物处理费。

  每日便有年老体弱的夜香工来收,其中也有小孩来,反正肯干活就有饭吃。

  她们把这些夜香送到城外夜香站,再由站上的工人转运至山上的林场内,浇灌给树木用。

  附近的乡镇百姓偶尔也会去夜香站,顺点儿人肥去浇灌自己的土地,总之,这些变废为宝的办法,对城市都是有用。

  为了提高城市整洁,我又下了新规定,随地大小便吐口痰者,罚去夜香站劳役一日,或接受发款,或挨鞭子。

  这规定就贴在城中各个告示栏上,平日巡捕又多了个文明纠察的工作。

  一开始是怨声载道,尤其是守城门的那些兵役,对每个进城的人都跟爷爷似得念叨半天,必须背下来才能放进城。

  那阵子各个兵役嗓子都是哑着的。

  但时间久了,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锡州城自己人都很喜欢出去显摆,她们的老家的城,那地上一个唾沫星子都找不见,再热的天一点儿屎尿味儿都闻不见。

  有哪些不信邪的过来瞧过,锡州城已不再是风沙中的空城一座,而是绿水青山相伴,人文风貌俱佳的大城。

  城中每个片区都有清洁役蹲点打扫,都是些年迈或者年幼的旁的工作不用的人,这些人干起活来也认真。

  如此,锡州又多了西境苏杭的美名。

  因为全大昭,最干净的两座城,便是苏州与杭州。

  后头,锡州与连州一通,果真为锡州带来了财富。

  因为那些想要走近道去中原的,都要走锡连关。过往商旅的落脚地,便是锡州。

  这地方既干净又适宜居住,而且商业机遇巨大,又有矿产作为基础,锡黄砂为辅,还有锡州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

  有哪些眼尖的商旅便留下来,在此锡州安家落户,开门做生意。

  半年时间,锡州从不足三百铺的西境州城,摇身一变,成为千铺富饶之州城

  住户人口也从几千人上升为七万余人,这还不算流动人口。

  锡州经济发展之迅猛,堪比雨后春笋。

  来到锡州的第三年夏天,种下的第一批红果树成熟了,漫山遍野飘出的红果香气,令整个锡州都能闻到。

  酸甜可口的红果有桃子大小,皮薄汁多,加上锡州的气候,使得红果非常好吃。

  漫山遍野都是红果树,成熟期最多不过十日,我算了下算动员一城人力,也吃不完。

  而且吃多了还倒牙。

  于是,我亲率百姓摘果尝鲜为由,替州府采摘红果。

  红果管饱,吃不下的,则全部打包托漕运送到黄川沿岸城市去卖。

  或者由连州道送往北部中原。

  令外我精心包装了十筐红果,命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

  帝王给我封了千两红包,庆祝我丰收之喜。

  红果熟期结束前,全部卖完,赚来的钱用在修筑堤坝上。

  黄川筑堤是在离任前,全部修完。

  帝王真赏了我一封调任书。

  将我调派至大昭与月国的交界之城:飞月城。据说那地方是西南地区最好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