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初苒_作者:万九儿【完结+番外】(195)

2018-11-23 万九儿

  据颐珠所言,太尉聂征有四子,以长子聂鹏举和三子聂焱最出息,长子性情敦儒,官至大行令,虽然没有子承父业,但也是光耀门楣。

  而三子聂焱则是老太尉最引以为傲的儿子。聂焱自小熟读兵书,不仅家传的聂家枪威震京畿,一套斩天除魔剑舞动起来,也是惊心动魄、天地色变,甚合他「冷面郎君」的绰号,当年的翩翩少年郎,不知俘获了多少世家女子的心。可惜,他当真是冷情又冷心,一个也瞧不上,如今年近三十,仍不曾娶妻。

  聂焱幼年时就随其父出征,每入敌阵则如混世魔王一般,众将皆赞虎父无犬子。他二十岁时,一战成名,初露峥嵘。二十五岁时官拜骠骑将军,任朔城太守,镇守威远关。接着,一年之内他三战三捷,自此,大晟与百乌东八百里边境在线,狼烟再没有燃起过,长达五年的边关安宁,成为了威远关上的又一段传奇。

  从那之后至今,百乌国对大晟边境的袭扰始终只是在西北黑水关、北川一带,从不敢向东越雷池一步。

  对于大晟与百乌绵延千里的边境线来说,西北毕竟只是贫瘠之所在,但是东八百里,威远关、朔城却承担着京师门户、屏障的作用,是以,五年来一直由聂焱在此威慑镇守。

  老太尉聂征现在已年届七旬,纵然精神矍铄,也难敌岁月催人。而聂焱子承父业,正当壮年,只要再立下军功,便可封为大将军,接任聂征为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压下宋恒道一头,任那位宋丞相再多不满意,也载不住人家兵权在手。

  是以,三代忠义的聂家,既是元帝的底气,也是令舜纯最为忌惮的力量。

  听到这里,初苒已嗅到了阴谋的味道。

  又不是爆发了什么大不了的全面战事,也不是百乌举国来犯,不过只是一次普通的袭扰,这样的名将,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怎么就能让敌人十万大军毫无先兆地兵临城下了呢。

  据颐珠说,丢了威远关的原因,竟然是由主帅玩忽职守造成的。因为百乌军奇袭威远关时,身为主帅的聂焱根本不在阵前。怎会如此巧合,恰好主帅不再,敌军就来攻城,聂焱去了哪里?

  初苒甚至生出荒唐的想法,威远关失守会不会又是舜纯为了浑水摸鱼捏造出来的,就如那次说萧鸢谋反一般。

  可惜接下来的几天,鸿翎急使的战报,源源不断地送进宫来。

  「八百里急报!八百里急报!」边关的态势日益紧急。

  从最初的威远关前哨失守,主帅聂焱不知所踪。再到后来威远关陷落,上将军战死。

  百乌骑虏长驱直入,已兵临朔城强攻数日。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喉咙口,朔城中可是有二十万百姓啊!那是先帝历时三年迁移人口,且休养生息十几年才达到现在的规模,如今,就要这样葬送在骑虏的屠刀之下了么?

  「八百里急报!」又是一骑鸿翎急使冲入宫中。

  内侍、宫人纷纷避让,信使一路飞奔,将军战递于御前。

  这一次,终于是喜讯!

  元帝也终于完整的了解了,这次战事的始末…

  半月前,数年不曾有过动静的百乌国,忽然以十万大军奔袭威远关前哨。

  威远关三军将领齐聚一处商讨对策,主帅聂焱却不见踪影,大家一时手忙脚乱。情势紧急之下,三位将军只得临时分工,由上将军姜源守住威远关,左、右将军则回防朔城,并安抚乱作一团的朔城百姓。

  哪知百乌来势汹汹,三位将军皆估计不足,上将军姜源死守威远关,仍战死在乱军之中。

  威远关陷落后,百乌骑虏长驱直入,直逼朔城。左将军耿建昌、右将军李怀远死守城池,与二十万百姓同仇敌忾。百乌军几番破城,又被几番抵于城门之外。仓促之间,分不清是兵士还是百姓,皆与百乌骑虏浴血肉搏,城门口尸山高积,无暇清理,死去的百姓不计其数。

  第108章将军威武

  三日后的一个星夜,聂焱单人飞骑,忽然出现在朔城外。

  城门上的守将因看不清城下是谁,又深恐是百乌诱诈,拒不打开城门,聂焱只得单人独马栖于城门之下。但是,眼见得天色已发蓝,百乌军营中又蠢蠢欲动,聂焱再也等不得,大发神威,一人徒手去攀百丈高的城墙。敌我不明,城上的守军一阵冷羽流箭的乱射,待到聂焱攀到城上时,众守将才傻了眼。

  随后,朔城中欢呼与谩骂之声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