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门?什么后门。」
「当然不是大晟宫的后门,是程阁老家的后门。」
「老师家?」
「对啊,」初苒轻轻推开元帝,起身道:「上次皇上不是说若论德高望重,能公正公允的给你举荐人才的程阁老算一个么。」
「皇上,可先将名册给程阁老送去一份,请阁老以收学生、弟子为名给这些人大开方便之门。阁老可是帝师,谁不愿做他的客座弟子。皇上私底下做些功夫,让这些人都知道程阁老家『后门』开在何处,他们还有不送上门去的道理么?」
元帝听得欢喜,忙松了手:「好是好,就是太打扰老师了。」
初苒肃颜道:「阁老已经八十岁了,他若知道皇上是为了组建内阁,成立智囊,万万没有不支持的道理。皇上只需对阁老坦言难处,阁老必然肯为皇上担当。」
「待阁老为皇上揽下这些人,皇上可先养起来,以作人才储备。需要任用之时,阁老便可举荐一二,来日方长嘛…」
元帝起身掸了掸揉皱的衣袍,眼微微斜睨道:「恩,算是说得还不错,今日之罚就免了。」
「谢皇上~」初苒作势福身,拉长了调子。
元帝唇角眼底俱是春风得意,急匆匆赶回紫宸殿去拟定名册。
初苒见元帝如此急切,不由又是好笑。
不几日,消息灵通的学子们便都听说帝师程阁老也在收客座弟子,当下便有许多人慕名而去,当然他们都无一例外走了大门。而那些得了指引者,则都去了后门恭谨的请见。
程阁老的长子也是位博士,此次便协同元帝的两位密臣将所有人做了甄别选定,最后定下七十余位拜在阁老门下做了客座弟子,名义上跟随阁老求学,实则已为元帝所用。
元帝心情极佳,这一月来他不仅收获了智囊,还听到了许多高屋建瓴之论。当然那个什么所谓的「真圣贤」也是选不出来的,因为皇帝永远不可能只采信一家之言。
元帝在朝堂上倡导各家打破成规,用求同存异的方式,来凝聚人心。朝臣们再一次领悟到,其实,众说纷纭,满天神佛散去之后,只有皇权才是真正的天下正统!
第107章狼烟再起
宋恒道也是此次的大赢家之一,有近百名门生投入宋家门下,宋氏的声名又大大提升了。许多学子滞留京师,寻求出仕之道,各地也兴起了许多学馆,大有欣欣向荣之势。
就在皆大欢喜之时,一道晴天霹雳自北疆的上空撕裂而下,一直延伸到晟京,给予沉浸在美好憧憬中的人们以沉重的打击——百乌国十万铁骑犯边,威远关失守了!
元帝听到战报时,生生折断了手中的御笔。
太尉聂征在家中口吐鲜血,倒在了病榻之上,不能上朝。因为,镇守威远关的太守正是老太尉的第三子,骠骑将军——聂焱,人称「冷面郎君」。
朝臣们个个都不敢相信,须知,威远关的失守远远不是折损了一座关隘那么简单。早在先帝时,威远关就是重要的军事集结地、战略要地,它可以提高军队调度效率,可以屯兵存粮降低战争成本。有这样一座边关在手,大晟对百乌国的打击能力就能向疆界之外延伸数百里之远。一旦战火燃烧,据守此关,退可拱卫京师,进可驱逐外虏。是以,先帝将其更名为威远关!
可如今,就是这样一座大晟的北大门,居然一夜之间失守了!这让身为总高军事统帅的聂太尉怎能不当场吐血。
不光是朝臣,连元帝也不敢想象这竟是真的。剿灭暗祭司势力的计划才刚开始部署,北边边境却被人砸破了国门!究竟是巧合?是时运不济?还是大晟气数已尽…元帝倍感肩上压力沉重之时,也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凝华殿。
初苒的伤口已渐渐愈合,震裂的肋骨也复原的很好。只有肋下那条寸许的伤疤仍是狰狞,元帝送来了上好的云萝膏,不仅去腐生肌,还能消弭疤痕。可初苒不愿使用,她要留着这印记,留着心头的那一缕惦念和悔恨,提醒她还有未完之事要做!
这一月来,元帝的招贤之策进行的很顺利,初苒也一直悄悄在宫中暗查,搜寻蛛丝马迹。
颐珠急急地从外头回来,带回了威远关失守的消息。
初苒从颐珠惊乱的神情中,看出了事态的严重,可她对于威远关知之甚少。颐珠便向她细述了这关隘的来历,摆明当中的厉害关系。当颐珠讲到镇守威远关的太守是太尉聂征的儿子时,初苒就忽然觉出了不寻常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