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初苒_作者:万九儿【完结+番外】(193)

2018-11-23 万九儿

  元帝低声喃道:「阿苒,你真的是老天给朕送来的福星么?」

  夜已深了,怀中的人儿微微皱了皱瑶鼻,依在元帝怀中沉沉酣眠。

  日子宁静而温馨,初苒依旧只是在闭门在凝华殿里养伤。

  宫里所有人都认为璃贵人仍在百日禁足中,可那派出杀手之人,如惠嫔、萧萝阳之流,却以为初苒已命丧老山。现在的凝华殿反而成了初苒最好的避风之处,极其安全。

  元帝已经在朝堂上开始了广纳贤才的动作,他当然不会愚蠢的将这个议题自己在朝议上提出来,招臣下们揣测。而是授意由年届八旬的帝师,程阁老上疏一封。阁老便洋洋万言,表达了对现下圣贤没落,求学之风颓败,臣子们自以为是等怪像的不满,并请求皇上广开学馆,兴博学之风尚。

  这样一封啰啰嗦嗦,令人昏昏欲睡的上疏,在朝堂里肯定只能是走个过场。但是接下来,学子们的关注,和街头巷尾的谈论,却围绕着帝师的万言书扩展开来。渐渐地,朝中的大臣们也开始议论纷纷。

  元帝便本着尊师重道的意思,顺势推出了一些举措来响应那些风声。比如把城南的学馆扩大,作为辩讲圣人之言的道场,比如请了京畿之中的博士名流,到学馆去宣讲经典奥义。各家学派的学子、弟子听到这样的消息,都赶去听录,他们将所有听来的讲义都整理成文流传开去,可谓盛况空前。

  各地的名士为此都做足了文章,或畅抒胸臆,或分析辩驳,在这个奉行经典的时代里,一场场学子间辩论,一篇篇广为流传的策论,都意味着一个个政治观点和民心所向。

  最先嗅到其中三味,并付诸以行动的人,自然是门生故吏满天下的丞相大人——宋恒道。在此才人辈出之时,他哪有入宝山却空手而回的道理。

  宋恒道刚有所动作,舜纯便紧随其后,朝臣们个个也都静静乐道,参与其中。元帝好像极体谅各方意愿,直接从库里拨出银子来,邀贤者大能齐聚晟京,以证得所有流派传承中谁才是真圣贤,是天下正统。

  得天子振臂一呼,天下的名士、学子哪里还在书斋里坐得住,个个闻风而动如过江之鲫,云集晟京。京中许多豪富,包下客栈驿馆收纳学子们。各地方会馆,也兴起许多同乡会,收容地方名流。待那些圣贤大能抵达晟京时,京中已是学派纷呈,你来我往,大小辩讲,日日不绝。

  一场志士能人畅谈构想、一展抱负的盛会,如元帝所冀望的那样在晟京如火如荼的铺展开了。

  宋恒道频频动作,元帝多少有些气闷,眼见得他长袖善舞,广纳人才,元帝肉痛不已。沉沉的坐在凝华殿里,元帝心不在焉,初苒相问时,元帝便大叹可惜,说其中好些人材能堪大用。

  初苒听得点头,许多时候理论与实际并无完全吻合,圣人也并非是完人,心机不够、时机不对,入错了旁门也是常有。既然能被元帝看重,则必然有他们的用处,如此眼睁睁漏掉,实在不能不说是损失。

  见元帝如被人夺了心头所爱一般表情,初苒不禁打趣道:「皇上何不将那些中意之才,录入一卷名册之中,统统收进宫来,便不用再担心半道被宋丞相截去了。」

  元帝听出初苒话中的绮意,当下拘了她按在榻上,点了她的鼻子,悄声训斥:「连这样的事,你都懂得,是从哪里看来的。知道都已是不该了,你还敢说出来!你这心里,到底是有多少朕不知道的?」

  初苒自知失言,忙捂了嘴,大眼忽闪,脑中急转了半晌才说:「阿苒的意思是说,皇上完全可以将想录用之人列了名册,全部收为己用。」

  「全部?」元帝瞪大了眼,仍是不放手,数落道:「你口气倒不小,朕可是瞧中了近百人,朕是想全用了,可你朕如何悄无声息的安排的下去,难道日日藏在袖中不成。」

  初苒小嘴一撅:「先朝又不是没有设过内阁、智囊,皇上这话说得没意思。」

  「是朕没意思么?你明知朕不能动作太大,这可是近百人,你是在故意气朕么?有什么好办法就快说出来,你若还不说,朕就真的罚你了。」元帝对初苒爱恨不得,气得牙痒,越发压实了她的身子道:「朕何时有过那样的嗜好!」

  初苒再忍不住扑哧一笑:「那若是说得好了,皇上就忘了刚才那话,不罚阿苒了对么?」

  「快说。」元帝的脸又靠近了几分。

  初苒漫不经心道:「很简单啊,让他们走走后门儿不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