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太后笑,「一准儿是个机灵孩子。」
归善大长公主拿出帕子,抹起眼睛,「这孩子倒不机灵,就是和我有缘份。我一看见她便想起我养母宸太妃,故此给她改了个名字叫阿娢。阿娢,可怜的阿娢。」
崔太后皱眉道:「你一提起这个名字,我就觉得心酸。阿娢这孩子死得太惨了。唉,你这位义女最好别叫弟妹看见了,要不然她听见阿娢的名字,岂不是要伤心?」
归善大长公主道:「我不带这义女进宫,也不带她见弟妹。她这封号是陛下一时心血来潮封的,我还怕朝臣会反对呢,幸亏没有。」
归善大长公主想起阿娢就难受,崔太后倒安慰了她好一会儿,方命内侍送她出宫了。
归善大长公主乘轿出宫,吩咐轿夫绕了段远路,从未央宫经过。未央宫久已不住人了,远远看上去便透着凄清之意。归善大长公主眼睛微咪,是谁从这里偷走了小小的阿娢?是谁要害宸太妃?真相没有查清楚之前,还真是不敢让阿娢认祖归宗呢。
四月二十六,探花郎唐梦龙至归善大长公主府亲迎,和姊归郡主喜结连理。
郎才女貌,传为佳话。
唐梦龙和姊归郡主的婚礼隆重而热闹。
唐家、黄家人数众多,齐心协力都来帮忙,唐四爷和黄氏省了不少力气。
齐国公夫人和太夫人妯娌二人同时光临,这两位年龄大辈份高,黄氏和唐梦芙亲自相迎。之后黄氏便接待别的亲戚去了,唐梦芙陪两位老夫人坐着,对齐国公夫人恭敬又亲热,和太夫人则不大说得着。
太夫人心中不悦。
太夫人越发觉得杨氏的话有道理。张勆已经是那么个性情脾气了,唐梦芙若再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这对小夫妻以后可怎么得了?不行,这样的年轻人得慢慢教,必须教得温顺听话,否则定国公府以后家无宁日。
太夫人叫过唐梦芙,以更衣为名让唐梦芙陪她出去了。
天气渐渐热了,太夫人又年事已高,走得很是缓慢。唐梦芙也不着急,慢悠悠的跟在她身边。
太夫人温和的说道:「你的婚期也越来越近了,将来嫁到定国公府,祖母便拿你当亲孙女一般看待了。祖母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有些话告诉给你,也是为你好。芙儿,家和万事兴,明白么?度量大些,待人宽容,必有福报。」
「您的意思是要我对杨氏客气些么?」唐梦芙何等聪明,太夫人一开口,她便知道太夫人的用意。
太夫人心里嫌弃唐梦芙聪明太过外露,不稳重,面上却不显露出来,微笑道:「杨氏已经知道错了,也悔改了。一个人知错认错,又有悔改之心,宽恕了她,也是美德。」
唐梦芙认真的看着太夫人,眼神清澈,「不知您所说的悔改是何意?太夫人,如果杨氏真的知错认错,真的悔改了,那她要做的应该是交回原配嫡妻的名份、交回定国公夫人的诰命,回到她应有的位置上吧?」
太夫人脸色大变,「定国公夫人的诰命册封非同小可,岂是说不要便不要的?杨氏若把这诰命册封还回去,定国公府对朝廷如何交待?芙儿啊,你年纪太小,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杨氏并不是贪恋荣华富贵,舍不得这个定国公夫人的诰命,她是不能拿定国公府的名声和安全去冒险啊。」
唐梦芙淡淡一笑,「所以杨氏还要安安稳稳做着她的定国公夫人了?这叫什么知错认错,这叫什么有悔改之心。」
太夫人痛心疾首,「芙儿,你和阿勆一样认死理,不知灵活变通,你俩这个样子,将来必定胡乱得罪人,祖母可不想看到你俩撞得头破血流啊。」
「会不会撞得头破血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阿勆七岁从军,大仗小仗打了数百场,年纪轻轻,身上却是伤痕累累。太夫人,你觉得像他这样身经百战的勇士,会害怕撞得头破血流么?」唐梦芙静静的问道。
太夫人自以为老辣,却被眼前这个小姑娘给问住了。
张勆七岁从军,这十几年来不知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血,早已炼成钢筋铁骨。就算真会撞得头破血流,难道他会在乎,难道他会害怕?
第十五章
太夫人被唐梦芙给反问得恼了,怫然道:「你看到今天有多尴尬了么?本来这种场合有杨氏前来道贺即可,结果阿勆不许杨氏出面,我这把老骨头只好不辞辛苦,亲自走这一趟。杨氏是国公夫人,我连她都不带,其余的儿媳妇自然也不便带;大嫂为了不羞着我,她也不带儿媳妇,就这么陪着我一起来了。芙儿啊,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都是因为你和阿勆啊。你和阿勆稍微大度些,便不至于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