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养成手册_作者:蓝江陈(68)

  他话没说完,面如死灰的欢郎痛苦地摇着头,那是所有美好被无情毁灭的心痛,原来红娘姐姐是叛徒,早就屈服于这个凶僧。

  卓刀泉奇怪地看着痛哭流涕的少年,喃喃地说着:“不可能,不可能,你肯定在骗我……”整个人倒在柴堆前,哭得那叫一个伤心。

  卓刀泉不明真相,安静当个喝汤群众,等到青春期的小伙子为他心爱的姑娘流过眼泪,哭得累了,才试探着问他:“要喝点汤么?不喜欢鱼汤我看看昨晚你红娘姐姐喝剩下的鸡汤还有没有。”

  无异于雪上加霜,小伙子哭得更欢了。

  这不是最气人的,最气的是,等他哭完了,在那里暗自神伤分析怎么从惠明和尚手里夺回红娘姐姐时,那个俏丽的身影推门而入。

  路珞瑜人没进来就抱怨:“这丫鬟是越来越难做了,今晚有什么打牙祭的……诶,欢郎,你怎么跑这里来了?”

  少年缩在一边,眼睛红肿,穿着单薄的僧衣,膝盖破了皮,一身尘土。

  卓刀泉赶紧自证清白:“我没欺负他,他自己弄成这样的,还以为是饿昏了的小乞丐,特地给他盛了汤。喏,还有好多鱼汤,鱼头被我吃了,剩下的随便挑。”

  看两人的样子,明显是早有交流,熟稔得如同多年老友,那“举案齐眉”夫妻般的自然交谈让一边的小伙子睚眦欲裂。

  这一夜,欢郎梦幻破灭,所有少年心事和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尽数消失在一碗鱼汤中。

  作者有话要说:  欢郎这个人物有很多版本,比如会真记中是崔莺莺幼弟,到了王实甫西厢这里变成一个寻常小厮(在第二本中莫名其妙有一句欢郎未成人),我取了个巧,设定成庶出的弟弟。其实西厢故事子在不同的人手里有不同的印记,包括时代的痕迹,没必要纠结考证,我想说的是关于青春、爱与自由的故事,这就是我的西厢记。

  ☆、拷红

  这天午后,崔莺莺的生母郑氏正在用餐,饭后清点今日采买的物品。

  五十多岁的老夫人晚来得女,母女间并不是很亲昵,这几日郑氏发现女儿面对自己时行为拘束,她了解自己的女儿,做错事时眼睛都不敢看她,比如莺莺小时候偷偷养了一只纺织娘在床下,郑氏过去看时小女儿头都垂到地上去了。今早上莺莺过来请安时,缩头缩脑的,匆匆说了几句话就和红娘回房去了,郑氏问她今天上午要不要一起去城中集市,小女儿居然借故推脱了,按照莺莺的性子,在普救寺待了这么久,有机会去外边转转,肯定异常欢喜。

  崔母想着女儿可能真的身体不舒服,吃了茶,往莺莺的房间走去。早上她说疲累得紧,这会儿午后多半是睡下了。

  西厢紧靠着花园,属于寺庙的边缘地区,这普救寺都是崔相国在世时出钱建造的,名义上是给则天皇后造的道场,实际可以说是她崔家的寺庙。

  丈夫离世后,郑氏肩负起崔家的担子。她年轻时善妒,脾气并不好,三十来岁才生下莺莺,丈夫没能纳妾,而作为地位比妾还低的通房丫头,不能在女主人之前生育,所以欢郎比莺莺小好几岁。郑氏带着儿女在这里住了近两个月,和莺莺、欢郎不同,没觉得待得发腻,她算是半个佛教信徒——人到晚年越相信这些因果报应之类的东西,每天早晚念一遍经,权当给子女积攒阴德。

  崔家人丁稀少,相国生前的人脉在换了一朝天子后,早已所剩无多。郑氏一开始便没想过把女儿嫁出去,哪怕还有一个小儿子,终究不如亲生的女儿好,何况欢郎年纪尚小,她生怕自己时日无多,想着招个女婿帮忙扶持。郑家如今在京师和门庭冷落的崔家不同,郑氏有一个做尚书的堂兄,他的幼子郑恒,和莺莺有婚约。如果是郑恒,莺莺自然要嫁过去,这点郑氏心知肚明,嫁的是自己的侄子,不是外人,能够和尚书一家结成姻亲,对于欢郎以后的仕途肯定是有帮助的。

  崔莺莺一家郡望博陵,崔相国祖上蒙荫。有趣的是当初崔相国给则天娘娘建寺庙,后来参与政变逼迫则天娘娘的也是他们崔家的一个宰相,如今博陵崔氏有许多分支,崔莺莺的父亲属于前朝派系,与掌权的崔家同姓而不亲。但是博陵崔氏,无论什么分支,死后都有归葬的传统,是以崔莺莺的亡父停棺寺庙,等了这么久也要落叶归根。而郑氏非得等娘家有人来接不是孤儿寡母无法回到博陵,而是势力单薄,回去受人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