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坏人带管不管用,云秀就不去操这份心了。光保佑好人就已经这么费事、这么没准儿了,谁还管坏人的死活啊。
她忐忑的把做好的平安符交给华阳真人,华阳真人笑道,“不错。”
云秀不安的建议,“要不……您还是再加一道祝福吧。”
虽说平安符也许只是叫平安符,未必就真有保佑平安的用处,但华阳真人可是真神仙啊。真神仙就该言而有灵,若她送的平安符不能保佑平安,总觉着很不成体统啊……
华阳真人依旧只是笑,“不必,这就很好。”
回头给儿子动不动就生病的女人送一枚,给夫君有才却总是考不过乡试的女人送一枚,给相求斗母娘娘保佑她生贵子的女人送一枚……
云秀疑惑,怎么没给那个总是做噩梦的女人和总是怀疑旁人给她下降头的女人,不是来者有份吗?
华阳真人便道,“按你的准则,她们大概算不上好人。给了也没用。”
云秀:……?
因为要做平安符,中元节前都没什么空闲。
但云秀还是每晚都抽出空闲来弹琴,看能不能遇上十四郎。
……自然是没有遇上的。
转眼便到中元节。
柳家祭祖,却并未来人接云秀回去虽几个叔叔都说她“是柳家的孝女”,但显然郑氏才是云秀的嫡母,云秀是不是柳家的孝女得她说了算。而看来郑氏觉得她已经不是了。
云秀不意外,也没在意。
第30章 沧海月明(三)
她只在自己屋里陈设香案祭奠,祭奠之后,便该忙什麽就忙什么去了。
她修仙十年间从未见过鬼魂,自己本身也不信鬼魂之说。她倒是愿意相信轮回转世,相信若老太太死而有灵,此刻应该早放下前尘往事,去赴新生了。但大致还是秉持着“未知生,焉知死”的态度,不去纠结人死之后究竟是怎么个状态。
祭奠之后,恰华阳真人传唤,告诉云秀,郑氏不来接,不代表观里就不能主动送她回去过节。她今日可以回家。
但云秀表示,坚决不要回去。
华阳真人便不再勉强,只说她今日要出门做法事,问云秀要不要同去。
这当然要去啊,云秀早就想出门走走了。
却是去赴鹳雀楼的法会。
据说中元节是地官开鬼门赦罪的时候,每年这一日,地府亡灵都能回人间赎罪、过节。有主的鬼魂自然被后代迎回本家去享祭,而孤魂野鬼无人认领,就要官家来负责祭奠、超度了。
鹳雀楼临近蒲津渡,历代战乱,此地都要战死许多人。故而每年中元节,这里游荡的孤魂野鬼就格外多。为超度亡灵和英灵,每年太守府都要出钱建醮,请四海有名望的道士和尚们前来打醮、祈福。
年年都办,渐渐就成了盛事。每到傍晚超度法会开始,蒲州百姓都会聚集到此地放河灯度孤、追福。
今年太守府恰好也邀请了华阳真人。
云秀便易容乔装,打扮成个小道姑,跟随华阳真人一同前去。
白日里打的是平安醮。道士做法事,和尚念经。祈祷治内国民安泰、五谷丰登。
高僧自带回声的抑扬顿挫的诵经声,实在很有穿透性,仿佛真有诸天神佛立体环绕着似的,十分庄严神秘。
设坛作法的道士举止之间也不乏仙风道骨,很是像模像样。
但也只是念经作法而已,铁锁浮桥之下,黄河水依旧滚滚流去。西山云上,白日依旧缓缓沉没。鹳雀楼下,游人和信徒依旧熙熙攘攘。
云秀并没见着有鬼魂出来,更不必说被超度。
而华阳真人没去做法,她在鹳雀楼上陪前来观法的官宦夫人、千金们聊天,吃茶,间或给她们解解惑,算算吉凶。
云秀:……
傍晚时,来祈福的官宦家眷们总算离开了。
白日里轮班打醮的道士和尚们也退下来净手、领斋饭。
华阳真人才终于带着云秀到水滨来,超度亡灵。
天阔水远,暮霭沉飞。圆月东升。
鹳雀楼沉沉矗立在黄河岸上,万里雄浑苍茫。
白日里来观看打醮的行人、信众尚未散去。大人肩上扛着小孩儿,小孩儿手里提着荷花灯,小贩在人群中兜售着油饼、馅儿饼、乳饼……当然也有行脚和尚在化缘、狗皮道士在兜售辟邪的小道具。然而毕竟是传说中“鬼门开”的时候,便没有白日里熙熙攘攘的气氛。人人都轻声慢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