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殿_作者:悬思(21)

2018-11-07 悬思

  师父和我一直住在雀鹞山。我十二岁那年,第一次跟师父下山,去平州看望一位老妇人。师父叫她“桂婶”,她叫师父“肃儿”。桂婶上了年纪,病得很重,身边没人,师父就带我住下来照顾她。师父的事,都是桂婶告诉我的。

  原来师父不姓凌,姓东方。三十年前,朝中有过一位姓东方的太尉,就是师父的亲伯父。师父幼年失怙,母亲改嫁,是在伯父家长大的。桂婶那时是太尉府里的老妈子,专门照顾师父,像亲娘一样。师父勤学苦练,十八岁就中了武状元,本是少年英才,前途无量。

  东方夫人是楚州人,娘家姓孙。那一年,孙家舅爷带女儿进京看望东方夫人,住在府里。孙舅爷的女儿叫孙清婉,看着是个模样秀丽端庄的姑娘,在府里认识了师父,两人情投意合。师父本想求伯父提亲,哪知孙舅爷瞧不上师父这个孤儿,此次进京是打算把女儿送进太子府做良娣的。孙清婉让师父舍弃仕途家族,一同私奔,师父答应了。两人约定傍晚时分登船,沿渭河南下。结果,师父在渡口等了一夜,天明时,等到的是官府的捕头。孙清婉临时变卦,被风风光光地抬进了东宫。师父被扣上了强抢太子良娣的大罪,身败名裂,不得不逃离京城。东方太尉毕竟是伯父,不是亲爹,当即宣布东方家与师父断绝关系。

  师父被朝廷通缉,逃到平州,找到已经归乡的老妈子桂婶。桂婶把师父藏在树林里,每天送饭,战战兢兢地躲过了三年,熬到太子登基,大赦天下,师父才得见天日,从此隐姓埋名,混迹江湖,无家可归。七年后,师父在凌云峰比武中一战成名,被称为“凌云子”。没人认出师父就是十年前京城里的武状元——东方肃。师父行走江湖,四海为家,直到,他捡到我。小孩儿是不能居无定所风餐露宿的,师父就在雀鹞山建了木屋。桂婶说,师父以前只知道喝酒比武,多亏有了我,才晓得安心过日子。

  那个孙清婉后来当上皇后,成为太子养母,孙家鸡犬升天。

  这些过往,师父从没跟我提起。师父向来沉默寡言,江湖上很多人都怕他。但我早猜到师父心里有个女人。师父年过五旬从未娶妻。江湖上明里暗里喜欢师父的女人不少,武功高的有,相貌美的有,家财万贯的也有。我小时候亲眼见过,那些女人们找各种理由到雀鹞山来,对师父死缠滥打。不过,师父从不对任何一个上心,他身上永远揣着一个旧荷包。那荷包一看就是女人的东西。

  桂婶说,师父命苦。有桩事,东方府上下都听说过:师父满周岁时,被娘亲抱去庙里求签问卜,结果抽出来的,是个下下签,上面写着“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师父娘亲看到,心里凉了半截儿,更坚定了改嫁的决心。师父虽然姓东方,却是从小寄人篱下,府里的下人们都不把他当正牌主子。出了孙清婉那事,也没一个人站出来说话。其实,如果东方太尉想护着侄儿,孙家也不敢把师父怎样。东方太尉自己的儿子不成材,夫妇俩怕有朝一日东方家的产业都被这个能耐的侄儿抢走,正高兴有个机会能把师父顺理成章地赶出门去,哪里还会出手维护?

  如果师父姓东方,我就应该叫东方潇潇。凌潇潇,听起来飘逸洒脱。若是叫东方潇潇,不知怎的,就凭空生出许多凄凉感觉,可见这姓氏不好。他们容不下亲人,师父弃了它也好。不管师父姓不姓凌,我永远都是凌潇潇,是师父的女儿。

  桂婶去世后,师父忽然就老了,不再练功,话也更少,酒喝得更多,过了两年,也走了。

  我没有把师傅葬在雀鹞山,而是一路背上了凌云峰。师父当年在此比武,成就“凌云子”之名,是他寂寥一生中罕有的荣耀。况且,师父是何等人物,雀鹞山这种无名之地,配不上师父。不过,我没有立碑,因为无法撰写碑文。师父既不姓东方,也不姓凌。很多事情,他必不想被人知晓,我应该顺他的意。师父养育我二十年,是我唯一的亲人。他一走,我孤苦伶仃,天地虽大,竟不知该去何处。况且,他的养育教导之恩,我还未报。思前想后,我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代价为师父做一件事。师父只喜欢那个姓孙的女人,如果我能把她带来,师父一定会高兴的。

  好在我有一张漂亮脸蛋,本朝的后宫女子多是“花鸟使”从民间采选,只看姿色,不问出身门第,找机会进宫,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