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殿_作者:悬思(331)

2018-11-07 悬思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因为定都在汝南,廖氏王朝常被后世称为南朝。汝南繁华富裕,兴旺过百年,一朝灰飞烟灭,引得无数人追思纪念。书写南朝的诗词很多,最脍炙人口的却是这几句。诗中的“南朝天子”指的是廖铭——廖氏王朝的末代君王。末代君王通常不会有什么好名声,廖铭当然也不例外。我却替他委屈。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是亡国之君,却有亡国之运。说的不正是他嘛。

  我母亲姓廖,是皇族。薛家是汝南最大的士族。从小我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嫁进宫里。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凡有家世傍身的女子都不难找到好郎君。有父兄撑腰,郎君想不好也不成。南朝女子十三岁及笄,便可说媒纳聘。年满十五可出嫁为妻。我及笄那天,母亲帮我梳头,笑意盈盈地念叨:“万仪,你的年纪、样貌、家世、才能,都配得上当皇后。没有比皇后更尊贵的女人了。”

  刚满十三岁的我含苞待放,如朝露一般清新。我对着铜镜微笑,镜中人亦回我一笑。美好的未来仿佛也在对我绽开笑靥。

  “如果女儿能当皇后,那夫君必是衡哥哥了。”说着,我不禁抿嘴偷乐。

  廖衡是皇帝的长子,也是嫡子,虽然尚未正式受封太子,却是储君之位的不二人选。廖衡的生母朱皇后与母亲是手帕交,早有口头之约,要结为亲家。待他日廖衡继位为皇帝,我可不就是皇后了。

  母亲笑而不语,分明是默许。

  与皇子成婚需要皇帝下圣旨,可宫里迟迟没有动静。照例,母亲每月都进宫一次,陪朱皇后说半天话,用一顿膳,再出宫回家。

  一家有女百家求。我及笄已满一年,不少媒人都登过门,均被母亲婉拒了,其中不乏世家大族的实权派和皇亲国戚的贵公子。母亲心中不安,又不好催促。

  朱皇后亦不安,每每安抚母亲:“妹妹尽管放心,吾儿与万仪的婚事是板上钉钉的。陛下近来格外繁忙,加上龙体不适,这等大事,许是想等过一阵子再办。”说是这么说。岂不知,朱皇后心里比谁都着急。廖衡已满二十,早该大婚了,皇帝却绝口不提,也不征求皇后的意见。更让人着急的是,皇帝的身体已有病态,立储一事刻不容缓。虽说立廖衡为太子几乎是共识,可皇帝总不表态,难免引得一众文武心下惴惴,议论纷纷:“莫非陛下属意的储君另有其人?”这般议论并不鲜见,很快就传入朱皇后耳中。说者疑心,听者惊心。朱皇后不免想到皇帝的身世——非嫡非长,不也坐上了皇位?再一回溯,蓦然发觉本朝十几位君王,非嫡非长而继位者,竟过半数。朱皇后出了一身冷汗,仿佛窥见了什么了不得的秘密,原以为稳如磐石的地位,倏忽变得危如累卵。朱皇后忽然明白过来,自己当了半辈子妻子,其实从没真正了解过枕边夫君的心思。

  皇宫终于下旨了,既不是立太子也不是赐婚,而是急召三皇子廖铭返回汝南。三皇子的生母是个宫婢,死了好些年。三皇子刚满十岁就被皇帝打发去了封地,离汝南有千里之遥。算起来,三皇子也有十七了,中间从未回来过。皇帝也一直都当自己没有这个儿子一样。人多是势利眼的,以为三皇子不招待见,又非嫡非长,早把他从储君人选中剔除了。皇帝在龙体欠安之际忽然召回三皇子,让许多人不安起来,最不安的莫过于朱皇后和皇长子廖衡了。

  “陛下难道属意那个宫婢生的贱种?”朱皇后慌了,连优雅都忘了,开始口出秽语。

  “姐姐慎言。”母亲劝道,“就算其母身份卑微,但三皇子到底也是陛下的龙种。”

  一不小心连皇帝也骂了,朱皇后有些后怕,四下看看,毕竟宫里处处都有偷听的耳朵和告密的嘴巴。“妹妹,这般情形,可如何是好?薛家在士族中一呼百应,不如让妹夫号召士族们一齐进谏,劝陛下立衡儿为太子。”朱皇后对母亲说。

  劝?这分明是逼。

  母亲是个稳重人,从不急着表态,只认真应道:“姐姐的话,妹妹回去一定转告。”

  “阿万妹妹,”廖衡轻拍我的肩头,“母后养的牡丹花开了,咱们去瞧瞧。”

  我跟着廖衡走到院中。几十盆牡丹竞相开放,争芳斗艳一般,美得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