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漂流_作者:王波shanks(185)

2018-11-06 王波shanks

  “这个主意不错,我今天回去就开始计划一下,总是摆摊,也不是个办法。”黄杰说。

  “张帆,看得出来,你是老江湖啊,你给我也出出主意,让我把我的这个炭画也大批量地卖出去。”华野说。

  “你这个,我还真不好说,市场需求太少。我建议你可以办一个炭画培训学校,一边教人家制作炭画,一边卖自己的作品。”

  “你真是天才!我今天回去就实施。”华野激动地说。

  “你给我们说了这么多,那你呢,有什么打算?”

  “我?就老老实实上班呗,还能怎么样?”

  周末的时候,我跟一个文化公司的朋友去了兴庆公园看马戏团演出。这个文化公司的员工,大多都是高校的学生,当我看到他们朝气蓬勃的样子时,我就感觉自己老了。夜幕降临,我一个人漫步在公园里,回想起了这些年经历的一切,不知不觉中,我和赵玲栎分开已经很久了,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陈婉如在香港发展得不错,我们偶然还会通次电话,但彼此间的感情已经大不如从前了。我看着湖面上泛起的波澜,心想,我是该做一些与自己年龄相符的事业了,我再也不能把自己当作大学生了。一直以来,我都说自己还年轻,还有资本,可现在我发现,我的资本正在逐渐消耗。如果,我不把握住剩下的这几年。那么,到头来我将一无所有,悔恨终生。晚上,本来有个KTV的聚会,我婉拒了,乘坐公交车,回到了Y寨。一路上,我都在看着西安繁华的街景,我才蓦然明白,什么都没有改变,变得只是人心。

  刘抗战给我打了几次电话,说要我过去商量纳兰性德的项目。我婉拒了他,我心里明白,刘抗战只是一个大龄loser,他不会有什么行动的,只是迷恋于这种计划之中,只要不断地计划,就有无限的可能会实现,而只要行动,就会被打会现实。自从华旗国际的国学研讨会不欢而散之后,韩老师沉默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新动作。这个周末,他终于打来了电话,说自己在生物学院举行了一个祭孔大典,邀请了很多社会名流,还有一些其他省份的专家学者。说来说去的意思只有一个,我作为西安诗歌协会的常务理事长,必须过来参加,共襄盛举。我拗不过他,就答应了。

  周六早上,当我来到生物学院的时候,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参加祭孔大典的同仁来自全国各地,在场也有不少媒体记者。可以想象,韩老师为了这次活动,筹备了很久,花了不少精力。

  在场的嘉宾们都穿着正装,身上披着黄色的丝带,对着孔子的雕像行礼。开场节目表演完之后,进入了嘉宾捐赠仪式。首先,陕西省国学院捐赠了一批国学典籍,用来支持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接着,西安市作家协会也捐赠了一批会员的书籍。有几位文联的领导还当着记者的面,为这次传统文化活动加油鼓劲,说儒学是咱们中国的文化瑰宝,不能再我们这一代废弃,我们必须承前启后,将其发扬光大。这种铿锵的口号立刻迎来了不少掌声。

  “下面,有请西安兴儒书院的韩老师,为本次活动捐赠《三秦国学》杂志二十本。”司仪说。

  韩老师谦虚地拿着自己主编的杂志,来到孔子雕塑前,对孔子雕塑鞠躬后,把杂志放到了募捐桌上。这时,西安本地的记者开始采访韩老师,让他简单地说几句对这次活动的感想。

  “这次活动,我亲自拜访了很多人。从城南走到城北,从城西走到城东,为的就是请来更多的专家学者,为我们这次的祭孔大典宣扬造势。刚才文联的领导说得好,儒学是咱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必须要把它发扬光大。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特别喜欢儒学,坚持做儒学已经很多年了。这些年,虽然我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我依然坚信,这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以后,儒学必将在我们三秦大地开花结果。”韩老师对理想的坚持,打动了不少人,他们纷纷鼓掌呐喊,让会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接下来,有请西安诗歌协会的常务理事长张帆先生,为本次祭孔大典捐赠《关中诗刊》十本。”我手里拿着诗刊,走到孔子雕像前,庄重地鞠躬,把杂志放到了桌子上。可惜,遗憾的是没有记者采访我,害得我刚才还在下面默默地背诵了不少台词,如今都用不上了。得了,你们开心就好。

  中午,祭孔大典的节目都演出完毕了。在一系列拍照合影之后,很多人拿了纪念品,都离开了。我看到韩老师还在招呼一些知名人士,说接下来还有一次讲座,就在学院的二楼,等大家吃完饭后一起过去。我们在生物学院的餐厅里用完了餐,就跟着韩老师来到了学院二楼的一间教室里。这次讲座,主讲的是薛鹏老师,听这名字,我有点耳熟,但没有仔细关注。薛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本《论语》。这次,他主讲的话题是,儒学与当代的社会风气。教室里坐满了人,都在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