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漂流_作者:王波shanks(186)

2018-11-06 王波shanks

  “各位同仁,今天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过来参加这次祭孔大典,我很高兴。作为兴儒书院的讲师,能够看到儒学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备受欢迎,我很欣慰。我在打工的时候,曾经见义勇为,帮助过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是大学生,她只是想在业余的时候,去兼职赚钱,为自己的亲人尽孝。可没想到,她却遇见了两个歹徒,不但没有给她钱,反而欲行不轨!还好,我及时出现,阻止了他们,但我也因此付出了代价,身体受了重创。从那以后,我的身体一直就不太好,不能再适应打工生活。我思考了很多,觉得这件事情是咱们整个社会的悲哀,如果大家都能够坚持儒学中的仁义礼智孝,我想,类似这样的悲剧本身就不会发生。”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各位,儒家的很多学说在今日虽然有局限性,有些甚至已经过时了,但它仍然有很多学说值得我们去坚持,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正确的;摒弃,或者改良,不合时宜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风气才会变得充满正义……”

  这个故事我好像在哪里听过?薛鹏,为什么这个名字很熟悉呢?我一时想不起来。噢,对了,是李娟朝思暮想的那个男人吧。刚才,他也提到了见义勇为,莫不是正好说得是一件事情?太好了,李娟寻找了他几年没有找到,这次,我总算可以帮她完成心愿了。嗯,一会我先去试探一下。

  “薛老师,我刚从郑州回来,那边的天气实在太热了。”

  “郑州?我几年前去过,本打算在那里工作的。可是,我的身体不太好,只能来西安学习养生之道了。”

  “是那次见义勇为留下的祸根吗?”

  “对,那次我受了重伤。本想着康复后,跟那女孩聊聊天的。可因为种种原因,我离开了烟台。”

  我没有细问这件事情,过去的事情,估计他也不想提及。但我从心底里确信,这个瘦高的男人,就是李娟日思夜想的薛鹏。我怎么把这件事情告诉他呢?有点犯难。接着,韩老师号召我们在座的各位讨论下国学的未来。薛鹏再次发言了,他说得慷慨激昂,从言语中我可以听出来,他是个正直的青年。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现在过得不怎么好,身体也出了问题。这都是源于他当初的见义勇为,李娟照顾他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薛老师,我有个朋友在郑州,她说以前认识你,想跟你聊聊?”

  “郑州?不是吧,我在那边只待了半年,都是萍水之交,哪有人会记得我,这么多年了,还要跟我聊天?”

  “是个女的,估计是你的粉丝。这是她的手机号,你打过去问问,你俩可以好好聊聊。”

  “李娟?这名字有点熟悉,似乎在哪里听过。哦,我想起了来了,不会是……?”

  “是什么?”

  “可能是我当初救下的那个女孩。”

  “对,正是她。自从你救了她以后,她就想着报答你,可一直没有你的下落。于是,她从烟台一直追到郑州,结果,还是没有找到你,现在她还在郑州,在一家咖啡厅打工,好像精神上出现了点问题。我也是碰巧在那喝咖啡的时候认识她的,我觉得你还是去郑州见见她吧,免得她受相思之苦。”

  “好的,谢谢你,张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想想,这件事情也真是凑巧,如果我不去郑州,就不会遇见李娟,更不会帮她完成心愿了。然而,我也不会认识陈婉如,失去赵玲栎了。

  晚上,韩老师邀请参加祭孔大典的专家学者,一起登上了西安的城楼。当我们站在西安的城楼上,抚摸着这些的墙壁时,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几千年过去了,西安的城墙依然挺立,印证着曾经大唐的盛世。那些随风摆动的旌旗,让我仿佛看到了大唐的士兵,正手持长矛,眼神炯炯地看着远方。

  月明星稀,秋高气爽,黄昏的霞光,映红了西边的天空。突然,一阵清脆的音乐响起,一群穿着汉服的女士,从不远处向我们走来,她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唱起了秦腔。这种古典的韵味很快地感染了附近的游人,他们纷纷驻足观看,被她们精彩的演出陶醉。当暮色四合的时候,城墙上的灯笼开始亮起,一束束烟花直冲云霄,在天空中绽放出色彩斑斓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