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_作者:乔宁(10)

2018-11-05 乔宁

  得了他的允可,俞念洁不愿多作逗留,直起腰便往外走。

  出了西院的明间,走在白雪纷飞的中庭上,眼睫全沾上细雪,又冷又湿,她才缓下脚步,如梦初醒般的喘了一大口气。

  羲王世子?她的夫君,那个自称无父无母,由于京畿已无亲人可依靠,于是辗转来到楠沄镇,只求一个安身之所的白辰,怎会成了那个男人口中的羲王世子?

  他究竟还隐藏了多少事?究竟,还欺骗了她多少?

  这十年来,他又是去了哪儿?为何迟迟不归?又为何,不曾向他的亲人提及她的存在?

  须臾,温热的泪,在眼底凝聚,与睫毛上的细雪交融在一起。

  她的视线一片模糊,忽冷,忽热,一如她此际的心……

  【第二章】

  记忆如细细霏雪,飘回了十二年前。

  俞念洁依然记得很清楚,十二年前的那一天,时节刚刚入冬,还不算冷,但也谈不上暖和,镇上的人都已换上厚重的冬衣。

  打出娘胎便有哮喘毛病的她,素来最怕寒冷,每每时序入秋便已穿上锦袄,外出时亦要披上厚重毛氅。

  而那时的妙心堂交到她手里,不过才第三年。

  那时的她,身为俞家唯一的子嗣,她担负起为人子的责任,为病逝的父亲守了三年孝。

  其实,守不守孝,于她而言,并无太大意义,最要紧的是那份心意。

  自她开智以来,她从未离开过乌禾县,不对,应当说,这小小的楠沄镇,便是她所知的一切。

  尽管如此,她并不无知。由于祖父曾经为官,父亲又饱读诗书,她自幼便上私塾读书,跟着从京畿来楠沄镇谋生的落魄老师傅学习。

  打从年纪还小的时候,她便从出身显贵的祖母口中,窥探王公贵族们的种种;后来,又从老师傅的口中,得知京畿一带的风光与习俗,以及皇京朝廷里的各种奇人异事。

  因此,她不若寻常出身于乡里的女子那般无知,也由于爷爷年少时的不得志,对于许多世俗之事早已看破、看淡,因此俞家并无重男轻女的陋习。

  父亲对她期望甚重,她不仅识字,礼乐射数更是样样都没落下,不能说完全精通,可至少样样皆略有涉猎。

  她最精擅的,终究还是俞家的老本行——药理。

  父亲虽然将她当作男子一般的养育,可终究舍不得她吃苦,就怕她学会了医术,便当真一辈子离不开这间药堂。

  因而,俞父只许她研读药谱,以及较浅的医理,不愿将毕生所学的医术传授于她。

  父亲临终前叮嘱她,若遇合适的人家,便舍下妙心堂,莫要蹉跎了青春。

  她明白父亲的挂念,可放眼整个楠沄镇,乃至于整个乌禾县,能让她放入心底的男子,却没有半个。

  因此,打从妙心堂真正交到她手里的那一刻起,她便下定决心要守着这间药堂到老。

  她也一直以为,日子会如她所料的那般,平静无奇地度过。

  直到他的出现。

  那一天,天灰濛濛的,远方天空似有风雪正在酝酿。

  那个人……白辰一身月牙白锦衫,外罩一件连帽狐毛大绣如意纹饰大氅,俊美如斯,仿若天上谪仙,出现在妙心堂门口。

  伙计通报时,还一脸懵的告诉她:“小姐,门口来了个仙人。”

  俞念洁当下又迷惑又好笑,随着伙计来到药堂门口,还未走近,便见雪花片片落下,前方门檐之下,伫立着一道仿佛白雪化成的人形。

  他肤白似玉,眉眼俊秀,唇边那抹笑,温煦春暖,教人不自觉的想跟着笑。

  她看着,看着,不知怎地,就入了迷……

  “小姐。”还是伙计连喊了她好几声,她方回过神来。

  她眨了眨眼,确定眼前的人不是虚影,才小碎步的迎上前去。

  她永远忘不了,他开口的第一声,第一句。

  他俊颜皓然,面含微笑,问道:“姑娘可是妙心堂的当家?”

  她虽是年轻,但经年累月陪着父亲在药堂里把脉抓药,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儿,早已习惯与人应对,可对上眼前这个如玉通透的绝美男子,当下竟有些发慌。

  她强自镇定,面无表情地回道:“我便是这里的当家,公子有何指教?”

  他依然笑着,细雪落在他梳起的发髻上,更添几分虚幻,教人恍惚。

  “在下姓白,单名一个辰字,祖籍在皇京,因为亲人皆已不在,一个祖辈旧识原本住在乌禾县开办书院,我原想来投靠世交,怎料对方无意收留,于是辗转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