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问问翰林院_作者:夏木语冰(121)

2018-10-31 夏木语冰

  沈忆情别过了头,顾兰亭还欲再问,张了张嘴却是无言。她低头想了一会儿,又喝起酒来。

  其时,他们的船恰好经过一个酒楼,楼上熙熙攘攘的酒客正对暮色山水吟诗作对,清吟之声传到了水上。

  “一路歌谣,忘红尘烦恼,拈花笑。”

  “两袖欺风,扯流云万重,俗事抛。”

  顾兰亭听着楼上朗朗清音,心旌动了动,摇着手上只剩半坛的花雕笑道:“功名金殿,不如,不如这野肆老花雕……哈哈……”

  看她摇摇晃晃似是又要跌了,沈兰亭伸手扶了她一把。

  “要不我们上去看看吧?”

  “好啊!”

  乌篷船翩然靠岸,顾兰亭微撩长衫,缓步上了酒楼。

  她还未放下袍角,抬首便在一群对诗的酒客里看到了一个熟人,李延昌。

  他着一身宝蓝色织金罗衣,在多数都穿着布衣青衫的酒客们中间格外地扎眼。他正边对诗边挥毫写着,旁边一众酒客纷纷赞叹。

  顾兰亭没有说话,与沈忆情寻了个角落坐下,目光却是没离开李延昌。

  看李延昌写字,不知怎的,她忽然想起来,冯京在京兆府大牢里“畏罪自杀”之时,手下面有一个指甲刻出的记号,是个叉。

  叉,转过来不就是“十”?

  冯京有没有可能,是想写一个“李”字?

  可李延昌又为什么要杀冯京呢?

  “我的钱袋被偷了!抓贼啊!”

  顾兰亭正思虑间,忽闻一阵骚动,人群中一人飞快窜了出去,又一人追了过去。

  她只是无意看了一眼李延昌,没想到正看到他伸手一弹,便将手中的毛笔送了出去,毛笔直点那贼的背心。

  “啊!”

  那贼呼痛了一声,跌倒在了地上,怀中的钱袋也被甩了出去,众人很快便将他围了起来。

  “看我不把你送到官府去!”那失主揪住了贼,转身又对李延昌道谢,众人对李延昌自然也是一阵夸赞。

  许是被毛贼扰了兴趣,一群对诗的酒客很快便散了,李延昌也离开了。

  他们刚刚写的诗并没有带走,小二在收拾桌子,顾兰亭走过去看了两眼,拿走了李延昌写的诗。

  她看着署名“李延昌”的诗笺,眉头皱了起来。这李延昌写的是一手极漂亮的行草,只是,这笔画走向、运笔风格怎么好像跟冯京的字迹一模一样?

  顾兰亭点了点头,如果她没有看错,李延昌的字跟冯金的字是一模一样的。

  她忽然觉得,冯京的案子明朗了起来。这李延昌,应该没那么简单,跟冯京的死,绝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小二,你可认识方才那位又会写诗又会抓贼的那位李延昌李公子?”顾兰亭问小二。

  “认识啊,城东老李头,哦不,是李员外的儿子。这小子考中了进士,在京城当了官,发了好大一笔财呢,原来他们家不知道多穷呢!可是连饭都吃不起的呢!”

  顾兰亭从小二口中听出了嫉妒的酸味儿,笑着点了点头。

  “李公子还会武功?”

  “会的,咱扬州城之前出了个武状元,回乡省亲的时候开了个武馆,免费给咱们扬州的寒门学子教习武术。”

  “那个武状元,名字可是叫南合兴?”顾兰亭忽然想到了什么。

  “对对对,就是南大人。”

  南合兴,正乐元年的武状元,与内阁首辅罗士奇是同窗,现任刑部尚书。

  顾兰亭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她记得当时,这位南大人也很关心冯京的案子,还催京兆府早日结案。

  现在一想,这其中肯定不简单,说不定,还牵涉甚广。

  顾兰亭本来还想去查一查李延昌的家世,只可惜富桑访京的使臣队伍第二日便要离开扬州城,她身边又没有能用之人,只好暂时先放下这桩事。

  ***

  长安。车马辚辚,行人熙熙。顾兰亭随着富桑的使臣们到了驿馆。

  “我送你回去?”沈忆情扶着顾兰亭下了马车。

  “不了殿下,驿馆隔顾府只有一条街,并不远,就劳烦你了。这些日子,还多谢你照顾。”

  见顾兰亭坚持要自己回去,沈忆情也没强求。但还是命了一个驿馆的小兵跟着,保护她的安全。

  当下正是夏日最热的时候,赤日炎炎,鸣蝉噪噪。偶有清风徐来于树荫之下,间或狂风舞于熹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