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娇宠:黑萌嫡医_作者:一襟晚照(641)

2018-10-24 一襟晚照

  但里面的典故到底是什么典故,她哪能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满堂所有人都在盯着凤倾城,她实在躲不过去,只能硬撑起底气开口胡诌。

  “信陵和邯郸都是数百年前凤游历史上的地名,朱亥和侯嬴是两个高手,这是凤游的冷僻典故,其他国家当然从来没有听说过。”

  白书夜追问:“那‘救赵挥金锤’里面的这个‘赵’又是什么意思?”

  凤倾城勉强地:“是一个姓赵的名士,朱亥和侯嬴救了他。”

  白书夜突然实在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赵’是一个姓赵的名士?……凤游皇帝,就你这文化水平,搁在高中做语文阅读理解肯定不及格。”

  众人的目光全部转过去聚在他的身上,白书夜强行忍着笑。

  “抱歉,是我失礼了。我来告诉你们这几句诗里面的典故。信陵是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为人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三千余人。朱亥、侯嬴都是战国侠士。朱本是一屠夫,侯原是魏都大梁东门的门官,两人受到信陵君的礼遇,成为信陵君门客。后面两句则是信陵君救赵的故事。‘赵’根本不是人物,而是赵国。秦军围攻赵都邯郸。赵国平原君向信陵君告急,信陵君用侯嬴之计,窃得魏王兵符,朱亥锤杀魏将晋鄙,自将魏军救赵,遂解邯郸之围。大梁城是魏国都城。”

  “这几句是李太白在上面渲染了侠客精神后,承上启下过渡,将侠客与战国时期信陵君这样的‘明主’联系起来,表达李太白想结识像信陵君这样的明主的希望,以及政治抱负。接着写信陵君款待侯嬴和朱亥,两位侠客为信陵君的大义和感情所感动,意气慷慨激昂,许下诺言。赞扬朱亥挥锤击杀晋鄙而震惊赵国,虽然侯嬴和朱亥都死去,但在魏都留下盛大声名,侠骨传香,不愧为当世英雄。”

  “这些人物、地名和国家不在凤游,甚至不在这片土地上,距离这里千万里之遥,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任何一个国家的记载之中。一问凤游的史官就可以知道,凤游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信陵邯郸这些地方,也没有这些人物。”

  白书夜看凤倾城想说话,不等她开口就又打断了她。

  “凤游皇帝大概是想说,历史上虽然查不到,但这些典故太过冷僻,只有你一个人知道,可是典故之所以被叫做典故,就是因为有一定的来历出处,用起来才有意义。凤游皇帝既然如此才华横溢,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在诗词里面尽是用其他人都不知道的典故?”

  海东皇帝也想起来,刚才白书夜念的那些诗词,里面所有的地名人名都是他从未听说过的。跟凤游来往合作了这么久,他对于凤游的历史也颇有了解,但历史中的确从来没有过这些典故的出处,哪怕一个都没有。

  而且这首《侠客行》表现的主旨也十分奇怪。凤倾城一出生起就是皇女,皇室中人,她的行事作风无一不表现出鲜明强势高高在上的帝王风范。她就算是作诗,也该把自己放在君王的地位上,怎么会自居门客侠士的位置,表达希望遇见明主的愿望呢?

  不肯作别人指题的诗,对于诗中的典故又说不清楚,诗词表达的主旨还跟个人身份性格完全不符合。恐怕真是像白书夜所说,这些诗根本不是凤倾城所作,而是那位大诗人李太白,只是被凤倾城全部冒领了过去。

  海东皇帝最重视文才,对于这种把他人作品据为己有还厚着脸皮死不承认的行径也最为反感,还有南方来的那两位使臣也都是文人,看凤倾城的目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起来。

  大晋皇子虽然对诗词典故不是很了解,但白书夜的意思只要不是个智障都能明白,他大概也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自己说出口的不齿之事这四个字,转眼就被啪啪打了脸,还劝他说什么吟诗助兴以图一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简直虚伪得一批。凤倾城刚刚才晋升成他心目中的女神,形象顿时就坍塌了一大半。

  凤倾城已经说不出话来辩驳,脸上尽管表情还绷着,脸色却是红一阵白一阵青一阵黑一阵,什么颜色都有,诡异而难看。

  白书夜暗爽不已。这就是欺负人家诗仙李白早就已经作了古,不能从地底下蹦出来告她侵权,仗着来了另一个时空没人知道,就肆无忌惮厚颜无耻地盗用别人的作品。但人在做天在看,这个时空还有像他这样三观正直的监督者,再厚的脸皮,再难看的吃相,他也要打脸打到让她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