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儿,我回来了!”爸爸抱着我们走进了灶屋,方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阿明,你把那袋米给因子家送去吧,顺便叫阿妹也一起来吃饭。”
爸爸提起了米袋,走到因子家门口,“冬妹!冬妹!”“唉!”因婶应声开了门。
“这些米是给你的。”爸爸一边说一边提着米袋进了因子家,“娟儿说让你过去一起吃饭。”爸爸的话音消失在门里,不一会,他就和因婶一起走了出来。
自从因子爸走了以后,因子和她妈的生活就越来越艰难,只能靠因婶做点儿针线活或给人家洗衣服勉强度日,我爸妈会经常送一些米面和蔬菜给她们,完全把她们当成了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当然就没有多少客气讲,吃饭时候因婶同我妈坐一起,因子自然会紧挨着我,爸爸这位男主人就当然该独霸一方。
“英弟该发蒙了吧,人家朱大爷的孙女才五岁就上学了。”妈妈说。在我们家乡,发蒙就是指开始上小学,而且在农村还形象地把发蒙叫做“穿鼻子”,就是说象小牛要开始干活一样,用绳子穿住鼻子。
“过了年就去上学吧。”爸爸说道。
“听说解放军要来了,美娟知道吗?就是说要解放了。”因婶说。
因子和我并不关心他们的谈话,只顾尽情享受着妈妈烹饪的美味。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风云变换,那都是大人的事,在因妹和我的世界里,只有幸福和温馨,以及两人心中的一种似有似无的甜蜜。
☆、第2章 分田分地
刚刚过了年没有几天,爸爸妈妈就说要送我去上学。
我上学的学校离我们家只有不到两百米,叫观音寺小学。观音寺本来是一个庙宇,在其大殿和偏殿都供有许多泥塑的菩萨。那个时代,把小学建在庙里看来是非常普通的事吧,也许那些菩萨还可以保佑我们这些小孩子免受世俗的纷扰呢。
“英弟,快点儿,要上课了!”妈妈一边替我背上书包,一边催促着。因为是第一次去学校上课,妈妈要亲自送我。
“我也要去!”不知道因子什么时候跑了过来。
“你还小,等两年再去吧。”是因婶的声音。
“嗯…人家要嘛!”小嘴巴又撅起来了。
“等长大了再跟哥哥一起去吧,妹妹听话。”妈妈说道。
“不!”不依不饶。
“明年我一定带你去读书,妹妹乖……”我拉着因妹的手,在她耳边轻声说,一付做哥哥的样子。
“好嘛。”终于破涕为笑了,小孩往往就是只听小孩的。
观音寺小学是我家附近唯一的一所小学,校门就是庙门,有很高的门槛,小小年纪的我几乎跨不过去。我和妈妈刚进校门,一个长得又高又大的叔叔就迎了出来,拉着我的手问道:“你就是宇英同学吧?”“就是,”妈妈代我回答道,然后转身对我说:“英弟,快跟李老师去吧。”一种莫名的害怕让我紧紧抱住妈妈的腿不放,在大人面前,那种能给因妹当哥哥,并且许下“永远不离开你”的诺言的勇气早已荡然无存。“听话,乖,放学时我会来接你的。”妈妈的语气显得格外温柔。
我只好被老师拉着往教室走。
“妈妈,你真的会来接我吗?”我回过头,眼泪汪汪地看着妈妈。
“等放学的时候我就来接你,英弟。”妈妈说道。
“其实婶子用不着来接的。”李老师站着对妈妈说,“我也正好顺路,放了学我可以送宇英弟弟回家。好吗,宇英?”
我两眼望着李老师,不置可否。
“那好吧,老师。”妈妈说,“宇英,你上课要听老师的话啊。”
我跟着李老师走进了一间屋子。据说那就是我们班的教室。
而对于小小的我来说,外面世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就连上课的教室,也是我从未见过的那么大的屋子,我坐在后面,根本看不见讲课的老师长什么样,只能看到前面一排排同学的后脑勺。教室里闹哄哄的,只能仿佛听到有一种非常好听的悦耳的声音。后来才知道那是音乐老师弹风琴的声音。
我的小学生活上的第一节课,竟然是非常美妙的音乐课。尽管音乐可是我从小到大最差的学科,因为我天生就五音不全,自然一唱歌就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