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宝贝你日错人了_作者:红烧肉(921)

2018-10-20 红烧肉

  她心中泛起一丝疑惑来,曹墨改名是近几年的事,从他平日的书信往来就能看出,与他相识多年的老人还是习惯他的原名。可这个称呼如此亲密,怎么会是唤的“墨”而非“寿”?

  再往下看,信的内容却看不清楚了。

  原来这信想是被水沾湿过,墨迹全都混作一团,纸张也因为干透之后凹凹凸凸的。瑶姬仔细辨认,只能认出零星的几个字。开头一句是“故人重逢,吾心甚慰”,又隔了几行,中间写着“目今西北战事甚艰”,落款则是四个字,曰石湖居士——除此之外,余下皆辨别不出。

  她不由地把这个别号在舌尖咀嚼了几遍:“……石湖居士。”

  此人是谁?

  提到了西北战事,又称曹墨为故人,纸上是一手标准的馆阁体,这必然是个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

  她想来想去毫无头绪,便将信收起来:“想是老爷无意夹在里头的,把书连这信放回去便是。”

  此事很快被瑶姬抛在脑后,眼下她小日子过得正舒畅——几家铺子的生意愈发红火,某个人不在家,妾室们也安分的很。她每日弹弹琴看看书,偶尔领着幼菡出门游玩,偶尔回娘家或是应邀赴宴,再轻松不过。

  这一日寿阳侯夫人过寿,给瑶姬下了帖子。

  这位侯夫人是何夫人的手帕交,瑶姬还在闺中时与她家千金也算要好,如今嫁了人,也没有断掉来往。席上觥筹交错,不必赘述,宴后一堆女人聚在一起听听戏,说说闲话,好不惬意。

  也不知是谁提到了如今风头正盛的定远将军苏准:“这小苏将军真真是可惜了,前儿苏家正在为他相看,已是相中了李翰林家的千金,谁知鞑子又有异动,他领旨北上,好好的婚事,这不,又耽搁了。”

  “李翰林家?”坐在上首的寿阳侯夫人道,“我怎么听说苏夫人有意她娘家侄女?”

  “夫人有所不知,听说这还是小苏将军自个儿求来的,”那开口的妇人是个主簿之妻,一见侯夫人有兴趣,立马把自己知道的消息都竹筒倒豆子倒了出来。

  “我家中有个婆子与苏府二管事有亲,据她说仿佛是小苏将军去了一趟云安寺,不知怎么就回家求苏夫人上李翰林府上提亲。苏夫人原不愿,只是这当娘的谁能拦住儿女?可惜亲事还没说成,朝上就降了旨。”

  一时间众人都唏嘘起来,大宣朝虽然国泰民安,奈何边关总是不靖,从先帝时候起就战事连连,曾经一场大战杀得边关十里焦土,若不是当年的卫家军,怕是国境就要告破了。

  到了今上登基时,又横空出世了大苏小苏两位将军——苏准之父苏温成也是一员勇将,他们父子俩正应了虎父无犬子这句话。

  瑶姬坐在一旁,原本只是听闲话,众人说到那位大苏将军时,她忽而心头一动。京中人人都知苏温成是进士出身,领兵打仗之能乃是后来才被发掘出来的,他在京中为官时,曾有一个别号,正是石湖居士。

  =====================================================

  为免有的小天使不明白解释一下

  小苏将军一直以为瑶妹未婚,所以打听的是那天去云安寺的千金

  而她其实已经成亲了,寺里的和尚知道她是曹夫人,不会把她归到千金一类

  恰好李翰林家的小姐也穿了条绿裙子,所以小苏将军就……

  某土豪:大快人心(>ω* )

  画堂春17(H)

  赴完宴后回到府中,犹豫了一下,瑶姬去了曹墨的书房。

  很早之前她心里就有疑惑了,都说

  曹墨是泥腿子,出身贫寒还做过流民,

  要不是在漕帮的时候心狠手辣也不可能

  发家。可他的某一些表现,真的不太像

  一个小时候读不起书的田舍汉。

  譬如那一手连薛半山也称赞的好

  字,譬如他偶尔有闲情时还会画两笔

  画,再譬如…….那封字迹模糊的信。

  如果信真的是苏温成写给曹墨的,

  苏温成又将他称作故人,首先,他们绝

  不可能是在曹墨还没发迹的时候相识一

  一苏温成根本不可能认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流民。

  其次,曹墨在漕帮闯出名头的时候

  是二十三岁,面对一个二十三岁的成年

  人,如果不是从小认识的长辈,怎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