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唱歌,娘就不生病了吗?”
“是啊,人的精神好,就不会生病。”
“那水水给娘唱。”
水水唱了,是她的外婆教给娘、娘又教给她的歌儿。
我的宝贝宝贝,给你一点甜甜,让你今夜都好眠,
我的小鬼小鬼,逗逗你的眉眼,让你喜欢这世界,
哗啦啦啦啦啦,我的宝贝,倦的时候有个人陪,
唉呀呀呀呀呀,我的宝贝,要你知道你最美……
甜甜嫩嫩的声音在耳边回荡,陆溱观听着、想着,仿佛又回到童年,回到娘的怀抱。她是娘的心肝宝贝,是娘付出所有都要放在掌心宠爱的珍宝。
扬鞭快马,贺关带着儿子一路从蜀州赶往京城。
说起来,当今圣上一直想把贺关留在身边,可他不愿意,毕竟多年费尽心力经营的蜀州,如今已是一片欣欣向荣,繁华不亚于京城。
凡是大好男子,心中都有一片锦绣江山。
那年贺关策马扫荡匈奴,从边关退下来之后,一直想做点事来证明自己的能力,那是他的野心,他的野心不是当皇上,而是造福百姓,名垂青史。
几年下来,他办到了,他有治世大才,他是百姓众口交誉的好王爷。
其实当年他请旨求皇上封他为蜀王,皇上并不乐意,蜀州太落后贫瘠,百姓少、生活难,别说赋税,每年朝廷还要拨款纾困。
身为皇上的同母兄弟,且贺关曾一心扶持、助皇上顺利坐上龙椅,不管是哪个理由,皇上都不可能把蜀州封给他。
但贺关坚持,他领着一队军中兄弟,前往蜀州。
一到地方,他立刻卷起袖子开始做事,他鼓励农桑、建立商行,兴建棹都、历都、闵都等几个大都城,他提供铺子让百姓居住行商。
有钱赚,自然能吸引更多的百姓聚集。
六年下来,原本贫穷、人口稀少的蜀州,现在每年的税收已居全国之冠。
往年都是接近年节,贺关才会进京,但今年提早一个多月,有两个原因,一是皇太后年中一场病,身子不如往昔,几封书信往来,心疼母后一世劳碌的贺关终于点头,愿意迎娶王妃,便趁着过年返京,见见母后择定的女子;二来,他打算把都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带给皇上。
多年前,曾经有人教导过他,国家的兴盛与衰败只在一件事——经济。只要百姓生活富足、人人有饭吃,就没有人肯造反。
六、七年前,夺嫡之争正值关键,当时朝臣都认为最有可能继位的皇子有两个,一个是三皇子贺盛,他的母亲明妃深得先帝宠爱,另一个是在马背上建立无数功劳的贺关,至于现在的皇上贺镇,先帝连考虑都没有考虑过。
然而先帝曾亲口说过:马上建国、马下治国。
闻其言可知,即便贺关立下再大功劳,先帝都不会把帝位传给他。
确实,先帝相当不喜欢贺镇和贺关的生母德妃,更不喜欢德妃的娘家马氏,连带的两个儿子便也瞧不上眼,即使贺镇仁慈睿智,有治国之才,即使贺关文武俱佳,能开疆拓土、有建国之能。
那时贺关战无不胜,边关百姓封他为战神,他把穷凶恶极的匈奴打回大草原还不肯歇手,上书朝廷,要深入草原内陆,将数名匈奴大将彻底消灭。
奏折传入京城,朝廷中,主战与主和两派吵翻天。
贺盛自然主和,万一真让贺关把那些匈奴大将歼灭,朝廷迎来的将是边关三十年和平,这是多么巨大的功劳啊!贺关绝对会被写入史书,朝中官员、平民百姓绝对会拥戴贺关入主东宫。
贺盛不容许这种事发生,于是他在贺关妻子身上下毒,而她那时正怀着孩子。
外头传言,七皇子和皇子妃情感深厚、鹣鲽情深,为妻子,七皇子不纳侧妃、不要妾室通房。
贺盛深信,七皇子妃将亡的消息传到贺关耳里,他会放弃计划,赶回来见妻子最后一面。
谁知贺镇找上陆医判,而他能解此毒。贺盛恨极,却无法阻止局势发展。
贺关带着大军赶回京城时,虽然儿子诞生、后来妻子仍亡故,但他也立下不朽功勋。
妻子死去,贺关未再续弦,先皇骤逝,新帝登基,德妃在后宫熬过多年,总算熬出一个完美结局,可贺关的婚事始终悬在皇太后心中。
原本贺关不打算赶路,但儿子半途发病,他不得不日夜兼程,回京城寻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