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回京之后两个皮猴子没再用他们操心,但是!学习、工作和猫几乎占去了他们所有的时间,想要亲热都要抓机会,尤其是毕业前那段时间,因为赶试验,他媳妇儿几乎都住到实验室了,别说干点啥,就是想见见人都得抽空,再生一个的话,属于他的时间又会被分出去一大半,傻子才乐意呢!
何保国也就是那么一说,知道弟弟和弟妹现在都应该是准备冲刺事业的时候,分心不得,他们两个也算是人过中年了,说是国家现在急需大批人才,不会亏待了这群刚出炉的大学生,可到底年龄输在起跑线,既要跟同龄人争夺领导的位置,又要和年纪小的争岗位,就算家里有背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毕竟这里是首都,一个牌匾掉下来砸到三个当官的地方,有背景的人家多了去了。
苗然默默的端了几个空碗走了出去,不想理会加在一起都快要一百岁的幼稚兄弟。
诚如夫妻二人所想,青山沟的大山和村里的孩子们可比父母的吸引力大多了,双胞胎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父母“虚伪”的邀请。
“那好吧,你们跟着外公他们去青山沟不许胡闹,不许偷着带小猫它们往山里跑……”苗然也预料到了,孩子越大越不爱跟着父母玩,尤其是几个老爷子特别惯着他们,大师父今年都九十六了,身体和精神头越发的不好,还每天耐着心早起看两个臭小子练拳呢。
双胞胎淘气归淘气,对于几个爷爷是真心尊敬和爱护的,知道父母担忧什么,一叠声的拍着小胸脯保证不胡闹,不惹几个爷爷生气,还会看着他们不许偷吃,不让他们忘了吃药等等,哄得何建国眉开眼笑的塞了好几张大团结过去,让他们回青山沟好好招待那群小伙伴。
第二天下午,夫妻两个轻装简行,跟郊游似得一人背着一个小包,跟宿舍的大部队在火车站集合,坐着火车唱着歌,一路上欢声笑语的跟着小伙伴,呜啦啦的前往那个与青岛全然不同的海滨城市——北海。
第四百六十九章 走向结局六
老六的妻子带着孩子亲自来接的人,同来的还有老六的叔伯兄弟,为了鱼骨庙的事儿,市内和周边县郊地区都是一片欢欣鼓舞,火车站人来人往,要不是老六的妻子聪明,早早的弄了大牌子叫叔伯兄弟举得高高的,他们出来就得失散。
“哥你们可算到了,再晚点估计我们都挤不进来,听说今天有三波投资商过来,好些街道都戒严不让走呢”老六的妻子看上去像个小姑娘,因为从小生活在海边,麦色的皮肤看上去极其健康,脸上挂着热情又甜蜜的笑容奔向老六。
“哟,真的看来这鱼骨庙是挺红火的,哎哟,七妹,想死我了”老六也不管身边一群八卦分子和火车站的人来人往,抱住略微有些矜持的站在他面前的妻子就轮了两圈,引得那姑娘又笑又捶,路人纷纷侧目调侃。
何建国一行人乐呵呵的看了半天热闹,他们都知道老六这个媳妇儿算是半个童养媳,从小就是被盯上守着长大的,小夫妻俩关系好得不行,要不是两个孩子前后脚的来,老六早就把媳妇儿领北京去了。
双方互相介绍过之后,众人上了老六家人特意借来的大客车,晃晃悠悠的往郊区去了。
沿着路途看到道边种着不少果树,都是北方难得一见的南方水果,青黄色的果实累累的挂在枝头,叫人看了就忍不住心生馋意。
虽说都是海滨城市,可北方跟南方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就好比南北方的姑娘,一个爽朗大气,一个温柔妩媚,春华秋实各有千秋。
出了车站,一行人的眼睛就盯在路旁的小吃店上了,虽然一群人在火车上准备了各种吃食,可也比不上现出锅的,热乎乎的本地小吃有吸引力。
“那是什么好香”何建国寝室的老五抽着鼻子,眼珠子落在刺啦啦响着的油锅上,咽了两口口水,再也没端住在外人面前的架子,垂涎的转头问老六。
“这个叫虾饼,是用新鲜的虾子炸别一人买一个解解馋得了,这个我妈做的最好吃,是从太姥姥那边传下来的秘方”老六话还没说完,见老五已经喊着要买,晃了晃脑袋,也没多劝,就让他们开开胃也好。
一行人手一个的拿着黄纸包裹着的黄澄澄的虾饼,跟着老六他们上了一辆崭新的大巴车,据老六的堂兄弟说,这是临近的三个村子集资买的,弄了个短途大巴,专门跑市里和临市,一天两趟刚合适,既方便了村里人进城,也扩了一条财路出来,今儿听说老六回来,还带了首都来的客人,特意提前通知了乡亲们,空了半天来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