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老六”一群人当中,属老五跟老六关系最好,平时就同进同出,这会儿也不见外,呼哧呼哧的啃着烫嘴的虾饼,一边对着老六挤眉弄眼,意思老六面子大。
“那是,我们家人最好客,我不是跟你们说过了吗,整个村子都是我家一族里的人,上上下下几十年,就我一个考去了华大,通知书到的时候,村子里硬是摆了三天的流水席。”老六失笑,作为村长和族长的亲孙亲子,他面子确实是够大,但是这么隆重,还不是看在他们这些将来会有大出息的同学身上,尤其是老六的目光在何建国和苗然身上转了转,为了不叫同学们尴尬,笑着吹捧起自己来。
“是,来之前爷爷他们还千交代万叮咛的,要不是怕来了你们不自在,三叔他们就要亲自来接人了,这会儿估计都站在村口等着呢”老六的这两个堂兄弟也都是十分开朗的大小伙子,一个开车,一个就跟在老六身旁陪着说话。
众人客气的推让了几句,因正主不在场,也就说说,余下的礼节只能到了地方再说,好在他们也不是空手来的,带来的行李当中几乎是特产,又有好烟好酒等等,拉拉杂杂的预备了堆了一堆。
路上风景怡然加上欢声笑语,几个有些蔫蔫的女人也都恢复了精神,拉着老六的媳妇儿问起小夫妻恋爱的事儿,又有村子里这些年的传统习俗等等,这一问才知道,老六的祖上也是十分有名的人家,二品三品的大员也出了好几个,现在住的老宅子就是几代人传下来的
苗然一边感叹南方好水土养人,一边心里也有些激动,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经济刚刚兴起,古董热还未盛,南方这边又尽出世家大族,没准她还能捡个漏苗然看着有些古老破旧的路边建筑忍不住傻笑,她想起了群里认识的那位庄子的后人,祖上根底不知真假,不过据说家里的井围都是古董,某日夜里被人盗走,导致家里老人一直郁郁不乐。
其实苗然不缺钱也不缺古董,除却之前在青山沟所得所获,这几年夫妻二人也没闲着,没事儿带着孩子去郊区和京里几处有名的雅处淘宝,因为有师父掌眼,留下的是真品,又有出手大方的几个师父,没事儿就给几件,可以说现在苗然的收藏足够撑起一个中型博物馆,可她的博物馆依然还没建成
年初的时候,何建国说现在也是时候了,问苗然要不要趁机把博物馆盖起来,然后借着东风把国内的古董热从暗处摆到明处,也算是变相的点醒国民的收藏意识,免得那些“二鬼子”借着进出口倒卖古董。
想法是好的,但是他们都没空,建筑工地没人盯着不行,古董这方面的事苗然又懂得不多,就算是博物馆开起来了,也没人帮忙看顾,所以这个事儿只能一直拖着,苗然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些重生小说当中,女主角要四处散发玛丽苏魅力了,人到用时方恨少啊
本来苗然还想着何家人少,扒拉不出来什么能用的,那就从苗家找,毕竟开博物馆的事儿,说到底也是以苗家苗晗之名建立的,可她没想到苗家其他人看着风光霁月,内里却心思各异,国外那些没联系上的就别说了,只国内大伯那一支余下的几个人不堪大用不说,竟然还贪婪狠毒,尤其是之前联系上的苗二,因为他,差点就闹出大事来。
第四百七十章 走向结局七
事情还要从苗霈带着双胞胎回青岛说起。
青岛的苗家公馆修复之后,一直也没机会回去,因为寒暑假里苗然都沉迷于试验当中,而何建国这边事情也多,七八年三中全会,七九年八零年越南自卫反击战,国内各种防间谍恐怖行动,就怕其他势力和国家浑水摸鱼,紧接着的八一年,看似和平,实则暗潮汹涌,几国领导人分别被刺,又有各种天灾人祸的行动捣乱,国际关系看似花团锦绣,实则如履薄冰,差一步就足以颠覆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
似乎每次跨年代都要波折这么一番,好在总归是过去了。
因为夫妻俩没空,双胞胎憋了很长时间也没离开京城地界百里之外,赶上苗大伯一家的忌日,苗霈就干脆说带着孩子回去看看,顺便祭拜下妻子,来年就是苗然母亲去世满三十周年的忌日,这次就不让苗然他们回去了。
结果爷三个到了青岛,就被狗急跳墙的苗二给盯上了。
其实自打那年跟苗二重逢,两边走动并不是特别多。
一来苗霈早年离家,除却父母兄弟,对家里其他人等一概不亲,想来也是,就连女儿都是后来才亲香起来的,何况是一个侄子,而且这个侄子还不是个正经儿人物,就算心有戚戚,生出那么一点怜惜子侄之意,也全叫脱不开身的事儿给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