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时光_作者:梵雁平(20)

2018-10-10 梵雁平

  “我可比您差远了,您都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这么心明眼亮的。”北屋大妈看老太太过来了,急忙放下手中的盆,在衣服上蹭了蹭手,上前搀扶着老太太。

  “都是邻居这么多年,这要走了还真有些舍不得。”老太太和北屋大妈聊了起来。

  “我是真不愿搬走,打小就在这住,我是看着胡同口那棵大槐树长大的,大概是这胡同里最老的老人了。我对这院子真是有感情,以后搬进楼房,想是不会再有这么热闹了。”老太太说得有些动情。

  “您也别太难过,生活总是会变的,终归是越变越好。”北屋大妈安慰着老太太。“这以后最起码冬天您不用烧煤炉子了,夏天可以可劲儿开空调,不像现在电器用多了就掉闸。住这小平房光线不好,以后您住进楼里,想出门就出来溜达溜达,不想出来的时候就在家里阳台上晒太阳,多好。到时您别忘买个藤椅放在阳台上,会前后摇摆的那种,坐着舒服。”

  正说着,西屋女人回来了,两手拎着菜。看到了北屋大妈正和老太太聊着,接了个茬跟北屋大妈说:“我今儿多买了点肉,我都做出来,回头给您盛出一盘,您也尝尝我的手艺。”

  “那我就不客气了。今天老头儿不在家,儿子闺女忙也回不来。我自己懒得做那么多,但嘴里还真馋了点儿。我那有些新鲜的水果,给老太太也拿点儿。”大妈说着回屋里去拿了水果出来。

  “老太太,您家签协议了吗?”南院王奶奶进了院儿本想拐进自己的屋,听到这边热闹,摇着蒲扇走了过来。

  “我家签了,早签完早完事,签了不也就踏实了。”老太太说。

  “您打算搬哪儿去呀?看以后咱能不能搬到一起,再做个伴儿。”王奶奶开玩笑地说着。

  “老太太念旧,就希望整日能见着这街坊邻居,哪怕听大家说说话。搬进楼房,我这最怕的就是我妈太孤单了。搬了以后,大伙儿也要常来我们家。”西屋女人在厨房里忙活着,也不忘跟老人们聊两句。不一会儿,厨房里窜出了炒菜的香味儿。

  “听说昨天隔壁院的那家和拆迁办的人磨叽了半天,就是不签也不走,这拆迁办的人也不好做工作。”王奶奶说。

  “我也听说了,他们家独门独院房子又好,拆迁了确实有些心疼。我想他们也未必铁了心不走,估计是想当个钉子户再磨磨拆迁办,好多得点拆迁款。”北屋大妈说着突然拍了一下脑袋:“光聊天了,这米淘了半截儿,锅里还做着汤呢。老太太、大姐,我得先忙了,回见了。”说完,大妈赶紧转身拿了淘米的盆回了屋。

  大妈这匆忙的样子把老太太和王奶奶逗得直乐,两人又寒暄几句各回各的屋了。

  周末的时候,西屋女人的两个姐姐都过来了,听说是商量家里拆迁的事。我想着拆迁了,女人大概也可以改善一下生活条件了,带着老人和孩子住上宽敞的楼房,心情也会好了许多。不知道具体姐妹几个是怎么沟通的,整整一天的时间,到了傍晚都各自回家了。

  这之后的某一天,西屋女人的两个姐姐又过来了,身后还跟着两个收破烂推着三轮车的小伙子,女人和两个姐姐指挥着两个小伙子从西屋里往外搬东西。许是要搬走了,北屋大妈和我们都出来了,看到西屋老妈站在屋门口,过去寒暄了几句,无非是一些舍不得和再相会的话。三轮车来回两三趟,搬得差不多了,西屋女人手里拿着提袋装着一些零碎东西,边跟我们道别,边招呼着老妈和儿子往外走。后来,听说西屋女人还是在不远的胡同里租了两间平房,带着老妈和儿子继续生活,拆迁款姐妹三人都分了些,女人的拆迁款就用来以后租房子,养活老妈和儿子。听了这些,我还是有些莫名的辛酸。

  父亲和拆迁办也签了协议,马上要搬走了,亦是有很多不舍,特意让我多拍了几张家里的照片。

  “祖上,咱家也是大户人家,据你爷爷说那时是富甲一方。但是富不过三代,被后人坐吃山空。到你爷爷这辈,就都挤到这个小院里。你爷爷说他小的时候还曾去过祖辈住过的地方,有印象的至少有三个大宅院,都是极致的豪华。现在咱们这个院子的北屋三间原来也是咱家人住,后来生活困难就卖给了别人。”父亲跟我念叨许多从未提及过的祖上过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