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时光_作者:梵雁平(5)

2018-10-10 梵雁平

  “听说你跟班长的关系不错,经常见你们有说有笑的。”陆宇哲随意搭讪着。

  “同学都这么传吗?他是我入学第一个认识的同学,又坐在我后边,我们当然很熟了。”我回应着。

  “你知道他为什么留级吗?”陆宇哲又问我。

  “他留级不是因为休学半年吗?他学习也不像是不努力的人。”我心想着,难道还有别的原因?

  “关心他吗?他病了,周末咱们去他家里拜访一下。”陆宇哲冲我挤了个眼。“你可是生活委员,要关心同学们的生活。”说完,陆宇哲像长辈一样煞有介事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走开了。

  “班长家住哪里?”我追问一句。

  “后海。”

  后海是什刹海的一部分,有句老话是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什刹海是北京的标志性地域,在这片区域老北京的胡同保留的比较完整,有很多皇室宗亲的古宅院落,现在多是艺术馆或博物馆。后海,对于很多年轻人并不陌生,犹如云南的丽江,时尚又不失味道。这里始终是有水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和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后海铺陈着历史的无穷韵味。

  城市建设发展逐渐加快,很多年轻人喜欢早日住上干净通透的楼房,老年人还是喜欢拼挤在这低矮的四合院里,因为院子里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在享受水岸生活中咀嚼那似乎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

  班长潘志强的家住在一条幽长狭窄的胡同里,只容一辆自行车通过。胡同也不是南北或东西向,有点随意延展。胡同尽头一个小院,大概有三四户人家。门檐都很低矮,有人家的檐下挂着鸟笼。有的门两边堆着一些杂物,还有不少花盆。看着屋子都有些老旧,是绿色的纱窗,木框和窗棂都斑驳了。

  一位老大爷摇着蒲扇走了出来,看到我们问:“你们找谁呀?”

  “请问,您知道潘志强住哪间屋子吗?”陆宇哲上前一步询问着。

  “你们是谁呀?”老爷子没有回答我们的询问,只是边问边仔细打量着我们。

  “我们是他的同学,听说他生病了,来看看他。”我回应着。

  “他生病了吗?早晨好像看他出去了,没看到他回来,屋子里也没动静,你们进去等他吧。”老爷子拿着蒲扇一指西南房。“他通常不锁门,门开着,你们就进去坐吧。渴了,到我那拿两页西瓜吃。”老爷子说完摇着蒲扇回屋了。

  门确实没有锁,一推吱呀的一声就开了。夕阳下拉长的人影投射到水泥地上,有几个啤酒瓶子乱躺着。屋子不大,不超十五平米,带一个小厨房。老式的衣柜倚着墙,一个两头沉的书桌。桌上没有书,只有个小电视。屋里有张单人床,屋顶吊着一个灯泡,屋顶和墙皮有些受潮阴湿。

  “咱没走错屋吧,班长就住这里吗?”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爷子都说了,不会有错的。”陆宇哲四处看着。

  “班长还有喝酒的习惯吗?难怪早晨上学有时迷糊。”看着四散的酒瓶子,让我对班长的印象有些打折扣。

  “潘志强呢?”正说着,听见院子里有点嘈杂,三个穿着破仔裤撸着袖子的男孩走了进来。

  “他不在。”我看着他们,边说边往后退了两步。看着这些男孩是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街头痞子,胳膊还有刺青。

  “你们是谁呀?潘志强在哪?”大个子男孩满脸横肉地冲着我们说。

  “进别人的家门是不是应该先自报家门呢?你们是谁呀?”陆宇哲往前一步挡在了我的前面,不客气地回了嘴。

  “黄毛小子,不知天高地厚,跟谁说话呢?”大个子旁边的男孩冲了上来拽住了陆宇哲的衣领,其他人也没有上来劝架的意思。

  陆宇哲又把我往后推了一把,跟他们说:“哥们,君子动口不动手,我真的从小都很讨厌别人拽我的衣领。想打架咱到个宽敞的地方约个架,在这把别人家的家具砸坏了,把左邻右舍吵到了,有点不太合适。”陆宇哲似乎一点都不怯懦。

  “大哥,看看这要挨揍的人还敢讲条件,咱还真没见过这样的毛小子。”矮个儿的男孩回头冲着大个子说着话,又自鸣得意地甩了下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