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之下,暗盒中,静静躺着一封卷起来的信。两人对视一眼。
她的手微微有些抖,拆开了信封。
信中寥寥数语,却透露出不少信息,信是庆王爷写给薛氏的,道宫中布置已经妥当,只待端宁太子回宫,便可动手,又言及待东宫诸人下狱以后,天牢中已经安排人手,可逼迫太子自尽。
原来如此。她把信递给周延,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周延拿过来,一目数行,看完以后又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信中所言,倒是与往事符合。但这恐怕不是真正的密信,当是后来有人伪造的。”
“何以见得?”顾音把信纸放在灯下,细细看过,不解道。
“此人的笔迹虽然模仿庆王手书,但字里行间力气不足,像是女子所书。而且,信纸不像是放了二十年之久,最多十来年。”周延道,“我怀疑,写这封信的人,只是为了留下一封备份,所以没有可以着意仿制真本。”
两人面面相觑,真正的密信,在哪里?
线索到这又断了。
顾音有些沮丧。周延安慰她,“至少我们知道了信件的内容,如今来看,幕后之人确实是庆王府无疑。”
顾音点头道,“既然安王府之事另有玄机,我自当为外祖一家报仇。”
第58章 故人
洛夫人带着瑞珠来到城东一处僻静的小院。
她看着站在房中满头白发的妇人,仔细辨认,方道,“你,是阿黍?”
“夫人,是我!”阿黍跪在地上,仰起头。
“你先起来,”洛夫人惊疑地望着她,“阿黍,你这些年去了哪里?如何,如何这般苍老了?”
她记得,阿黍当年在她身边服侍的时候,不过十五六岁,如今也就就三十多年纪。眼下,却已经像是五十岁的老妇。
阿黍抬手用袖子擦了擦眼角,道,“当年奴婢离开广阳后,去了南边的一个小村子。这些年,奴婢时时记得往事,愧对夫人,自责不已。”
“什么往事?”
“奴婢已经快要死了,不想这件事情跟着埋到棺材里面去。所以,就来了京城,想要再见夫人一面。”
洛夫人心跳得很快,她深吸一口气,坐下来,“你说吧。”
“夫人,是奴婢对不起您!”阿黍哭道,“小公子没有死。当年您生产的时候,太子妃早已经收买了稳婆和侍婢,等您生下小公子,就拿刚死去的婴孩替代。奴婢鬼迷心窍,听信了太子妃的话,把小公子抱走。”
“什么?”洛夫人如闻惊雷,站起来急切地问道,“我的孩子,你送到哪里去了?”
“太子妃派人接走了孩子。我也没有再见过他。”阿黍道,“后来太子妃借口整顿东宫,我们这一批宫女被遣走了好几个。您还记得,常宫人在您之前也生下来一个儿子。”
“定郡王穆峻?”
“是。奴婢后来从宋姑姑那里打探道,常宫人生下的原本是个女儿,并且,当天晚上就夭折了。所以,奴婢想,太子妃是不是把您的孩子,送去冒充了常宫人所出的儿子。”
洛夫人跌坐在椅子上,“有何证据?”
“夫人,奴婢记得,那孩子出生的时候,左手臂上有一道山川形状的胎记?”阿黍道,“如果定郡王身上也有这个胎记,那就错不了了!奴婢见过皇庄里的贺嬷嬷,她已经证实了此事!”
她继续道,“奴婢回去几年以后,才听说太子府出了事,只剩下了常宫人所出的定郡王。奴婢托人打探,却不知道您去了哪里,前些年遇到旧人,听说您进了侯府,本想早日回来,却又不敢面对您,如今……”
她继续说的什么,洛夫人已经听不到了。
二十年了,她记挂着她的孩子已经二十年,却不知道,原来他还活在这世上。
她渐渐陷入了回忆之中。
当年,她感激太子之恩,以身相许,又不愿入宫。太子于是给她置了城郊的庄子,又经常偷偷跑出来私会。太子妃虽然贤惠,却不满洛繁有损太子名声,几次劝说太子把她接入宫中,太子都没有同意。
她那时年轻,不知天高地厚,对于太子妃私下过来的劝说,也不当回事。
怀有身孕之后,太子对她更加好。还借着督查外务,常常一住就是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