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你一个儿子,他不管你也得管你,我不一样啊。”
“你五个儿子,不比我强啊?我那儿子不孝顺我一点办法都没有,你那一个不孝顺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呢,咋也能有个孝顺的!”
张青山苦笑。
“啥五个儿子啊,送出去俩,又给人家半个,就剩下这两干子,还这个德行!”
“咋这么说呢?”
“老三过继给我大哥了,老四当了上门女婿,剩下三个,老二一直在县城,丈人家门口,好几年都不回来一次,不是半个是什么!”
545 老大的悲剧
“老哥啊,你别这么想,你看看那些儿子多的,有几个像你家这样,五个儿子都识字读书,还出了个秀才,他们啊,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老哥啊,你要知足啊!”
张青山听到李大夫这么说,也觉得很骄傲。
他五男一女,种地赶大车,就算穷的吃草他也没想过卖儿卖女,不但如此,他还尽可能叫孩子读书识字。
全读书,读不起,那就一个读,回来教其他的,何况他还识字,也能教孩子!
“李大夫,你这是不知道,我爹娘是个不会过日子的,他们就知道搬家,从南边搬到北边,从北边又搬到南边,最后又搬回来,靠啥活着,就是要饭!”
张青山开始讲述起了他的悲惨人生。
家当越搬越少,日子越搬越穷,唯一的好处就是张青山的爹练了一身赶车的好技术。
古代的车夫和现代的司机一样重要,驾驶技术也同样要求专业,而古代的车夫伺候的不是吃油的车,而是活的拉车牲口,那要求更高。
现代的司机车坏了,可以一个电话搞定,古代车夫无论是车坏了还是牲口坏了,特别是在半路,都需要自己搞定。
所以一个好车夫,他不但要会赶车,还要会伺候牲口,修理车,更重要的是,有着应付各种路况的办法,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
总之,古代的司机是一个专业要求高,综合素质强的职业。
而这样的职业还没有学校教,全靠亲身经历来学习!
张青山的爹就因为南北搬家来回折腾,练就了赶车的好技术,连带着教出了张青山兄弟三人。
虽然张青山的爹是个铃医,但赶车才是张家的家学。
张青山是个聪明的,来来回回的搬家,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发现不管是铃医还是赶大车,都不如读书人有出息受人尊敬。
就这样他开始偷听学堂墙角,不耻下问,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终于感动了他的父亲,拿钱叫他去读书。
虽然只读了几个月,可是却决定了张家要以读书为发展的道路。
张青山也是因为读书结识了刘氏,成家立业,安顿下来。
他对父母的不会过日子深恶痛绝,其实他的爹很能赚钱的,双职业,双收入,还走南闯北见识不少,可是却是个败家的,除了留给他们些田地,啥家产都没有。
他觉得这就是因为不读书造成的,所以发誓叫自己的孩子读书。
张老大小时候,他是想过要将大儿子送去读书,可是那时候父母生病、发丧,家里没有钱,日子过得艰难,没办法,他只好自己教。
接着生下了老二、女儿、老三……
古代没有计划生育,张青山和刘氏感情好,还年轻,又没啥娱乐活动,当然是到了晚上就吹灯造小人了。
就这样儿女一个连着一个往外生,他也只能先考虑怎么把孩子养活,才能再去想读书的事。
等有了点闲钱的时候,也能够一个孩子上学,让谁上呢,这又成了问题。
要么说计划生育还是有必要的,少生孩子多种树不是口号,要是只有一个娃,就不会这么纠结了。
“老大体格好,壮实,老二不足月出生,身子弱,老三那时候我大哥就想要……”
张青山边抽烟边说。
“我大哥没儿子,我大嫂生了一个姑娘就再也不生了,一直和我要儿子。我不忍心看着我大哥老了没人养老。还有就是,给我大哥个儿子,这个儿子也能读书,毕竟我没本事供读两个孩子。”
就这样张老三给了他大哥,剩下老大和老二,供一个读书。
都是他的亲儿子,牺牲哪个他心里也不好受,最终他根据两儿子的身体情况做出了决定,送老二读书。
他是这么想的,老大体格好,干农活也能活下去,可老二身体弱,干农活干不动,就是能干活日子也过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