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沈聿白饶有兴趣的盯着自己,六娘子偏了偏头继续道,“俗语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侯爷也别笑话妾身见识短薄,等老宅的人都住进了侯府,洋洋洒洒三十几口人,吃穿住用全是开销,妾身自然最关心的就是银子问题。”
“五千两够不够?”沈聿白突然放大的声音吓了六娘子一跳,“五千两用做中馈,我私下再给你一千两的贴己银子。”见六娘子堪堪的张了嘴,沈聿白忙解释道,“母亲当年主持家中庶务的时候定下了规矩,各房开销各房自用,这么多年来沈家的人倒也没有因为银子的事儿而红过脸。”
可沈聿白明显理解错了六娘子惊讶的原因,六娘子闻言连连摇头,只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每月六千两……银子……侯、侯爷哪里来的这么多钱?”该不会这些年随着皇上走南闯北彪悍惯了也落下了贪劣之性吧!
谁知沈聿白却很是平静的回道,“为何没有?每个月除了朝廷发的俸禄之外,我还有封地食邑啊。”
六娘子惊的差点从炕头摔了下去。
沈聿白竟然是个有封地的侯爷!她若是记得没错,大周朝百余年的权臣更迭中,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有封地的外姓侯爷,而且还是个庶出。
封地食邑,这都可以和亲王相提并论了,六娘子突然如坐针毡起来!
第一卷 拈花一笑,无猜脉脉心有意 第九十八章 满庭芳•疏浚运河
接下来的几日,六娘子心里一直被沈聿白是个有封地食邑的侯爷这件事儿所困扰着。她其实很想细问一问沈聿白,当年他和还是王爷的诚宪帝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以至于诚宪帝登基以后会如此、如此的重用他。
可每每话到了嘴边,打了个圈儿又都会被六娘子咽进肚子里去。问或者不问都不太合适,因为很显然,当时新帝登基,大肆封赏,沈聿白一跃成侯,那之后的下文似乎就鲜少有人问津了。
就食邑这件事儿,六娘子未曾听陆老爷说过,也未曾听赵老太爷说过,那究竟是沈聿白刻意低调还是皇上意不宣扬?可又不对,煜宁侯有没有封地有没有食邑在皇上的臣册中那是记录在案的,这又怎么可能瞒得过众人,不成了天大的笑话?
“四嫂想什么呢,都出神了。”再过三日,英娘就要进宫了,为了怕她初到陌生的环境心情会有起伏,所以这两日六娘子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陪着她。眼下两人正在月牙湖边冬垂钓。
“诶……只怪天气太冷鱼儿都不似之前那般灵敏了,我等着等着都等困了。”六娘子一怔,很快的敛了神色,调侃了一句便是将气氛转圜了过去。
英娘见她略微带着疲惫的神情,不免有些歉意道,“四嫂这么忙,还要抽空陪我,四哥回头知道又要念叨我小姐脾气了。”
“我们英娘本就是金枝玉叶。”六娘子认真的看着她道,“你四哥只懂行军打仗,却不知道深闺里的那些道理。你且记住,你觉得自己是个金贵的人,旁人自然也就重你三分,若是你连自己都看轻了,那别的人又怎么会重视你?”
英娘闻言侧目看了六娘子一眼,心中忽然涌起了阵阵的感动,松开了鱼竿轻轻的握了握六娘子微凉的手,动了薄唇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可突然,六娘子激动的指着英娘面前轻颤的鱼竿道,“上钩了上钩了……”
英娘猛的回头,下意识就去提鱼竿,却没想到鱼竿太沉,牵得她差点脚底打滑坐在了地上。六娘子见状,唤了边上的丫鬟一起来帮忙,众人合力提起了鱼竿,发现钩子上挂着一条鱼尾猛甩的白条,少说也有一斤多……
“看来这月牙湖的水很养鱼。”六娘子满意的看着入桶的白条道,“等明年春天我要让陈伯去买点鱼苗放下去,回头若是想吃鱼,就拿鱼竿往这儿一坐就成。”
英娘被逗的抿嘴直笑,“那四嫂以后吃鱼可要好好计划计划了,就咱们在这儿坐了大半个时辰才钓上来这么一条,还不如去鱼市买了方便呢。”
“那不一样。”六娘子摇头道,“自己钓的特别有成就感。”说着她大手一挥,让丫鬟们收拾鱼竿木桶,然后指了指那白条对英娘道,“晚上我们加菜,头尾烧个豆腐汤,鱼身葱油红烧。”
“好啊。”英娘笑着附和,两人便是一扫方才有些微愁的气氛,有说有笑的一起去了暖香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