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陆府女眷这天去药王庙的动静不算很大,七个女眷并了十来个丫鬟仆妇,选的是最平常的青油座式马车,走的是宣武街,穿过了城中最大的市集,一路向东,缓缓前进。
其实这是六娘子来宣城以后第一次正式出门。古代闺阁女子讲究贞洁之礼,像六娘子这样未出阁的小姑娘多半遵循的还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如七娘子这般,若是遇着林氏能出府做客走亲的,多少还能见些人和世面,但像初娘子、三娘子这般的身份,便没有这么多的机会了,一年到头,也只有等林氏带她们进庙上香或拜请药王的时候,才能看一看外头的熙攘风采了。
六娘子也是一样,想她魂归古代,眼下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连皇家都城都没仔细看过,一入宣城地界就直接被关进了陆府的内宅,不免总是有些气绝,是以马车一驶出陆府所在的九里胡同,六娘子就悄悄的撩开了车帘一角,透过窄窄的细缝不停的往外瞧。
其实古代的街道远没有现代的商业街热闹精致琳琅满目,但六娘子瞧得新奇,看到好玩的还会喊了三娘子一并瞧,两人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到也免了舟车的乏累。
不过同车而坐的七娘子却是瞧不得她们这般小家子气的模样,便是冷哼着捧着书册,随着马车的颠簸起伏硬生生的绷着一张圆圆的小脸,像是和谁死命的较着劲一般的看着书。
因为林氏是将姑娘们安置在一辆马车上的,没了管束规矩,六娘子不免起了玩心,便逗着七娘子道,“妹妹仔细些,这马车里看书可最容易看坏了眼睛。”六娘子黛眉弯弯,冲七娘子眨了眨眼。
七娘子一皱眉,尖着嗓子道,“要你假好心,出了门就没个大家闺秀的样子,回头当心我告诉母亲让她罚你。”
六娘子笑在了心里,不禁想到早上去给林氏请安的时候不小心在耳房听到的那一席对话。话是杨妈妈给七娘子梳头的时候说的,六娘子原只是想抄近路早些回浅草阁,却不小心听到了最重要的几句。
只闻杨妈妈道,“今儿夫人说是要去药王庙上香祈福,其实也是为了去见张夫人的。张大人眼下正是永清巡抚,虽和老爷有同僚交情,可却是清誉在外颇得皇上重用的,张夫人这些年随着张大人在永清,见的人见的事儿多,眼界都是不低的。永清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民丰富饶山清水秀的,这些年也出了不少人才,姑娘今日去见张夫人,且要做出些大家闺秀的模样,不要失了老爷夫人的颜面才好……”
六娘子驻足了片刻,便是了然于心的回了浅草阁。
原来林氏所谓去药王庙上香也只不过是带七娘子去相亲的一个幌子罢了。不过这样也好,既不是正紧去上香祈福,只怕林氏的注意力只会放在那个什么永清巡抚夫人的身上,那回头要是寻着好机会,自己也能轻松的转悠转悠那所谓的宣城第一药王庙。
这样一想,六娘子早上出门的时候心情都极好,连带着看到七娘子那一脸刻意为之的苦大仇深的淑女状,她就不免想要调侃两句。
不过显然七娘子很把今儿“大家闺秀”的门面功夫当了真,是以不管六娘子怎么闹她,她都只紧紧的捏着书,涨红着脸憋着劲,那眼里似都能滴出对六娘子的厌恶来。
三娘子不明所以,低声问六娘子道,“素来不去闹她,何故今日偏要过不去。”
六娘子撇了撇嘴,忽觉无趣,只淡淡的叹了口气对着七娘子道,“你若以后一直这般沉得住气也是好的。”
七娘子闻言,转过了头,只冷笑了一句道,“六姐姐好脾气,可惜没了好福气,以后也不知道靠着沉住气能不能沉出一个好前程来。”
-------※※--------------※※--------------※※-----------※※-------
下了车以后,七娘子的脸色特别不好看,连一旁上前来搀扶她的小丫鬟都被她推到了一旁。
可反观六娘子,却仿佛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一般,面对着满目冰雪消融桠枝冒新的美景只觉得一阵心旷神怡的舒坦,当下便连连伸了两个懒腰松了松筋骨。
因药王庙建在琴湖后山的半山腰上,马车只能驶到山脚下,前头的五百多阶石阶须徒步而上,是以林氏率一众人下了马车,便是沿着山壁拾阶而上。
三娘子特意拉了六娘子走在了最后头,待和众人拉开了些距离后,三娘子便忍不住问道,“你今儿是怎么了,早上吃了生米出的门,好端端的要去惹那个小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