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凌最后在一个看着很老实的菜农面前停下,那菜农的担子里的蔬菜很新鲜,有些蔬菜上面还带着泥土,一看就是刚刚从地里□□的。
沈凌挑了不少蔬菜和果子,末了问菜农手里有没有菜籽。
菜农道:“去年留种的菜籽都种到地里去了,小姑娘若想要,待我去问邻人要一些。等下集你再过来。”
沈凌道:“那就谢过大叔了。”
两人说着话,菜农将她挑出来的蔬菜和果子已经称好,“一共十七文钱。”
沈凌从荷包里取出钱,将钱递过去,忽听街上传来一阵喧闹声,还夹杂着几声叫嚷。
“有人掉水里了。”
沈凌接过蔬菜和果子,往前走上几步,便看见临街的那条河里不知何时掉下去了一个男子,正竭力挣扎着想要游上岸,可惜他许是不会水,扑腾了几下就渐渐沉了下去。
站在岸边看热闹的不少,但是下去救人的却一个都没有。
眼看人命关天,沈凌将蔬菜和果子放在岸边,布料往怀里一揣,就利落的跃入了河流中。
小蝶十岁就跟赵老爹出海打渔,水性自然是极好的。很快,她就找到了那个掉入河里的男子,顺利的把对方救了上来。
那男子掉下去的时间不长,人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喝了几口河水,很快就缓了过来,当即朝着沈凌磕了几个响头。
沈凌吓了一跳,忙道:“你这是做什么,赶紧起来。”她入水后,衣裳都湿透了,不愿被那些看热闹的人围观,说完这话后,拿起放在岸边的蔬菜和果子就走了。
好在这时正是五六月的天,沈凌将衣裳上的水拧干,走了没一会儿,衣裳就干了大半。等她走回家,衣裳差不多干透了。
赵大娘已经做好午饭,专等着她回来开饭。沈凌入水的时候将布料和丝线悄悄放进了空间,路上的时候又悄悄取了出来,这时连同那身做好的浅青色衣裳一起拿给赵大娘看过后,一家人便洗手吃饭。
午饭后,赵老爹将那些卖不掉的小鱼拿去晒制。赵大娘拿出布料准备给沈凌裁衣,一边比划,一边数落沈凌:“娘又不是不会做,以后再不要买那做好的成衣了。”
沈凌笑着说:“知道了。我只是看那衣裳上绣的花挺好看的。”
赵大娘道:“那花是绣的不错,不过娘也不是绣不来。以后你想在衣裳上绣什么花,告诉娘就是了。”
沈凌笑道:“就绣那件衣裳上的花,不过要用橘红色的丝线绣。”那件浅青色衣裳上绣的是嫩黄色的蔷薇,是她花了几个下午的功夫才绣好的,看上去又雅致又娇艳。
母女两个正说着话,赵老爹进来了,他脸色有些古怪的说道:“我刚才在外面晒鱼干,听人说,李家四儿跑了。”
赵大娘道:“你说什么,什么叫跑了。”
赵老爹道:“跑了你还不知道,就是离家出走了。”他咳了一声道,“走了也好,也省得给媒人回话了。”他原本是打算过几天等媒人再上门时,再婉拒这门亲事的。哪知李家那边竟然出了事,这样一来,小蝶也不用落个挑剔的名声了。
沈凌看她爹不像是在乎此事的人,但是脸上的神色有些不对,忍不住问道:“爹,是不是还有事你没说?”
赵老爹看了她一眼,脸上流露出一种不解的神色,说道:“咱家门前不远处蹲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看着眼生,不像是这附近的人。我问他来这做什么,他也不说。真是透着奇怪。”他一边摇头,一边出去了。
沈凌也没放在心上,看着赵大娘做了一会儿针线,便坐不住了,准备出去帮赵老爹晒制鱼干。
从赵家的三间瓦房里走出去,便是一方方正正的小院。小院的前面便是一大片沙地。赵老爹在沙地上用竹竿简单的搭建了一个竹架,那些卖不完的小鱼就晾晒在上面。
沈凌过去时,赵老爹已经晒了一半多,父女俩一齐动手,很快就将剩下的鱼全都挂在了架子上。沈凌捡起地上的草绳,就听赵老爹道,“小蝶,那个后生一直看你,莫不是你认识的人?”
沈凌回头一看,只见不远处站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正是她在镇上所救的那个人。只是他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赵老爹:“爹,那人好像是跟着我过来的。”她将之前在镇上救人的事一一告诉给了赵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