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爹听完便道:“你这孩子也不早说,让人在太阳地里白白站了这么久。”说完就朝着那个后生走了过去。
也不知赵老爹与那男子说了什么,就见那男子不住点头,最后两人一齐走了过来。
赵老爹对小蝶道:“赶紧回去烧火,把剩下的饭菜热一热。我已经问过了,这孩子已经好几天没吃过饭了。”
等热好的饭菜端上来,一家三口便看着那男子狼吞虎咽的连吃了三碗糙米饭。
沈凌将晾好的白开水递过去,那男子接过几口就喝的干净。
见他吃饱喝足,赵老爹和赵大娘便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了。
原来这男子名叫赵刚,系邻县人氏,年前寡母过世,临死前让他去投奔在青龙镇做生意的叔父。哪知叔父到外地去了,他身上所带的银钱又被人偷去,只能在镇上替人帮工做活。那做活的主家欺他是外地人,迟迟不肯付他工钱。他忍不过去,与主家吵了起来,不仅没要到工钱,反而因为在河岸上推推搡搡不小心掉在了河里。
他饿了几天,手脚便使不上劲,被沈凌当做是旱鸭子救了上来。一来为了报恩,二来实在无路可去,他便尾随在沈凌后面,慢慢的一路跟了过来。
第12章
赵老爹背着手在堂屋里来回走了不下十几遍,正在做针线活的赵大娘忍不住抬头看向他,“他爹,你是怎么想的?”
赵老爹在窗户前停下,看向院里,沈凌正在木盆前洗衣服,赵刚在旁帮着挑水,看上去一副相处融洽的样子。
赵大娘没等到他的回答,又道:“其实收留他没什么不好,出海打渔的时候也有个帮手,小蝶毕竟是个女儿家,总不能一直这样风里来雨里去。”
赵老爹终于开口道:“这事不急,先看看再说。”
院子里的赵刚丝毫不知自己进入了考察期,他性子憨直,沈凌救了他的命,他就愿意为沈凌多做一些事。沈凌洗衣服,他就挑水。沈凌晒衣服,他就帮忙撑竹竿。
总之,他一直在沈凌左右忙前忙后,搞得沈凌连进空间的机会都没有。最后白他一眼,进了堂屋。
“小蝶,你过来看看,娘绣的这花怎么样?”赵大娘将沈凌叫到身边,把做了一半的衣裳拿给闺女看。
“好看,比那件衣裳上绣的还好看。”沈凌真心说道,“娘,你教教我吧!”
赵大娘笑道:“我们小蝶大了,终于知道摸针了。只要你想学,娘什么都教。”
母女两个凑在一起做针线,赵老爹坐在堂屋正中的木椅上,看向门外往缸里挑水的赵刚,不知在想什么。
快要做晚饭的时候,沈凌已经学的似模似样了,赵大娘直呼她有天分,说再有个两三日,她就可以做最简单的荷包了。
沈凌装了半天新手也累了,伸了伸胳膊去厨房做饭。她来到厨房时,挑完水的赵刚正在那里休息,见她进来,忙站起来道:“小蝶妹子。”
沈凌嗯了一声,翻出上午买的蔬菜。他们所在的这个渔村土质不佳,不管是农作物还是蔬菜,都长势不佳。久而久之,就没人在自家院子里种菜。想要吃菜,就只能上镇上去买。
不过有些人家节俭,一年到头只就自家晒制的鱼干下饭。反正家家都是渔户,多的是卖不完的鱼。
沈凌正要择菜,看见赵刚望过来,知道他闲不下来,索性直接道:“我现在要做晚饭,你先帮我生火吧!”
赵刚烧开水以后,沈凌淘米下锅,然后洗菜择菜炒菜,不一会儿,晚饭就做好了。
晚饭仍是在堂屋吃的,饭桌上,赵大娘殷勤的劝赵刚多吃菜,又旁敲侧击问他可出过海。
沈凌就明白了赵大娘的意思,她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观察赵刚的神色。
赵刚腼腆的笑道:“没出过海。我们那边最多也就是去湖里打渔。”
赵老爹给自己倒了一杯烧酒,又给沈凌倒了一杯。回过头来,就见赵刚不解的看着小蝶面前的酒杯,在他的印象里,甚少有女孩子喝酒的。
赵老爹道:“海上打渔容易受风寒,喝些烧酒可以祛除体内的寒气。”他顿了顿又道,“你也来一杯?”
赵刚摇头道:“我不会喝酒。”
沈凌给他倒了一杯:“一喝就会了。”说完她直接问赵老爹,“爹,我们下次出海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