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是一张高定服装的实拍图片,许易钦刚才发过来的。张修一看就知道不适合他出席几天后的车展。
“你以前穿成这样去参加轰趴的?”许易钦在电话里笑着反问。
“这是重点吗?”
“行吧,那我再给你改改。”
一听他说完这句话,张修就抢先切断了通话。
因为前不久的时候,许易钦竟然比他先一步挂电话,这让一个向来习惯挂别人电话的少年感到相当郁闷。所以从那以后,他每次跟许易钦通电话,都会快速抢占切断通话的机会。
混时尚圈的许易钦显然比玩计算机的吴文忙多了,没什么事的时候不会跟张修在电话里闲聊。
空间很安静,没什么不适。
杯子里的吸管已经被他咬得变形,透出一些孩子气的固执。
他转头看了一眼写字台,眼睫毛轻轻盖下,很快又掀起。
好像也就只是少了一道呼吸。
他对那棵竹笋还没有习惯到不可失去的地步。几天而已,也挺正常。
至于学生证,若期末测试之前她还没归还给他,他再直接让人去她学校找她要就是了。
这年头,谁又比谁更在乎谁多一点呢?
很多所谓的感兴趣和喜欢,都跟空虚与无聊挂钩。
而对这一年的张修来说,空虚还不至于钻入他的生活。
只要试着往这个方向想,他就知道,他很快便会淡忘一个竹笋般的女孩。
零点之后,还对着电脑浏览各种最新的新闻,他不知疲倦,大量阅读的目的之一,是保持自己对市场的敏感度。
背负着那些死去的日子行走,负累渐重,我不弯腰。
4
大都美术馆,八一美术馆,美门美术馆,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
他用三天的时间逛完了北京的这些地方。
简约T裇,休闲衬衣,九分长裤,白色板鞋,白色棒球帽。
一副耳机,一部手机,一个皮夹,偶尔拿一杯冷饮。
他的身影穿梭在大小美术馆,时常定格在某些画作面前。
安静凝眸,安静走开。
表情无澜,姿态闲适。
他看起来就像个逃课跑来参观美术馆的少年。
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正在一遍一遍地杀死曾经那个夹着画笔专心涂抹的男孩。
面对越是热爱却又不能再拥有的东西,我就越是要告诉世界我可以做到永不留恋。
一幅一幅欣赏完毕,我只是个无名过客。
想要看我心碎么?
想要看我发疯么?
想踩断我所有的肋骨?
想毁掉我全部的骄傲?
而我向着山巅,备好巨石,不断攀爬,你猜猜我要干什么?
我从来不会竖中指,我擅长挑着眉说抱歉。
抱歉啊,要送你们去死了。
——站在山巅投下巨石之前,我会把这句话一并送给半山腰的你们。我保证。
至于山脚下那些无辜的人们,大概就是上帝给我提出的终极拷问。
我还没想好该对无辜之人说些什么。
也许只有沉默,也许还会附送我的自我毁灭。
也许无济于事,也许会在撕裂之后变得冷漠。
时日到了再说。
5
昨晚埃翁来电,他接了,两人都可有可无地说了几句可有可无的话,宛如走亲子流程一般。
处于张修世界里的半山腰的那些人,其中有埃翁和诺拉,他的父母亲。
一个人如何称呼另一个人,并不完全取决于双方的血缘关系。
比如他称呼埃翁为父亲,称呼诺拉为母亲,对莎娜和鲁森却总是只喊名字,尽管他跟他们四个人都毫无血缘关系。
四五岁的时候,威文唯一练习过的称呼,是‘母亲’。
Mor. Mother. Мать.
挪威语,英语,俄语。他都准备好了,诺拉喜欢哪种语言的称呼,他就使用哪种语言喊她。
虽然当时他还不会说俄语,但只说出一个名词还是能做到的。
但很讽刺,这唯一一个被他刻意练习过的称呼,后来却是他喊得最少的称呼。
甚至,到了现在,他跟诺拉之间连称呼都省去了。
彼此见面都只堆砌面具,谁也撕不下谁的,但彼此都知道对方的面具之下到底有着怎样的神情。
过完这个学期,再过完一个中国的暑假,很快就到九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