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皇宫,中宗来到翠玉宫,这里己是人去楼空,一时想到李妃,不噤泪下,他独自坐在榻上,抚着纱帐上的流苏,愣愣出神,连刘景进来也未能查觉。
刘景屏退一旁的宫人,上前向中宗施礼,中宗这才回过神,拭了拭眼角。
“是你呀。”
“老奴来向皇上请安。”
“身上的伤都好了?”
“有皇上福泽在,老奴不敢不好。”
中宗轻笑两声,缓缓起身,刘景赶紧上前扶着,中宗一阵感概,“朕的这些妃子当中,唯有李妃懂朕,如今李妃去了,朕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朕对不起她呀。”
刘景想了想,“皇上不可为了李妃而伤了龙体,众妃皆是解花语,比如那郑贵人”
提及郑贵人,中宗挥了挥手,“郑贵人与李妃虽是同乡,却无李妃的一半好,朕明白,她们之间有争宠,但只要无伤大雅便是,这一点李妃做得就比郑贵人好,李妃之事虽然与她无关,但她极力将罪责推至一个民女身上,朕现在想起来实为心寒呀。”
“皇上说的民女可是那位玉无瑕玉姑娘?”
中宗点了点头,“好像还是郑贵人的表妹,这人呀一到紧要关头,才知真心。”
刘景垂眸想了想,“当时郑贵人并不明白原由,或许还真以为是玉姑娘所为,老奴听闻郑贵人与玉姑娘从小一起长大,姐妹之情颇深,她越是责备玉姑娘其实心里越是难受,在皇上看来是罪责玉姑娘,在老奴看来,是大义灭亲呢。”
“大义灭亲?”
“正是。”
中宗有些怀疑刘景的话,想了想又摇摇头,“朕觉得不像,不过又好像有点道理。”
刘景无声一笑。
刘景扶着中宗到了宫外,外面有宫人正在搬运一些物品。
“等等。”中宗指向一物,“这是何物?”
宫人回答,“回皇上,此乃制玉用的柁机。”
中宗这才想起来,“玉无瑕为李妃制玉来着,她有一把琨吾刀,朕看着甚是奇特,你说她是一位女子,竟懂得制玉之术,此女如琨吾刀一般,甚称传奇。”中宗想起那个清秀的身影,不由得愣了愣,又觉李妃新丧不该如此,忙道,“可惜玉未成,李妃便”
刘景赶紧劝慰,“李妃知皇上如此惦念着,也不会安心的。”
“朕总觉得愧对于她。”
“如此,皇上可将玉无瑕召入宫,将未完成的玉琢好,置于李妃墓中,也算是皇上对李妃的一种告慰吧。”
“召玉无瑕进宫?”
“是。”
中宗愣了愣。
刘景见此,那还不明白什么,适才皇上句句不离此女,怕是对此女早有意,刘景何人?跟随中宗十几年,中宗动一动眉头,他便能揣摩圣意。
其实,他也用这个念头,如今与石坚争斗到了明面上,如果将此女留于宫中,对石坚也是一种制约,又见中宗之意,便提了出来。
中宗摇了摇头,“她怕是恼朕不会进宫了。”
刘景笑道,“皇上一道圣旨她还能拒绝?”
中宗想想也是,不过他瞪了刘景一眼,“胡闹,李妃尸体未寒,朕能让这么做?”
刘景依旧笑言,“老奴是说,将玉姑娘接来制玉,又未说其他?”
中宗一窒,脸色有些难堪,刘景以袖掩嘴而笑。
中宗虎起脸,“你敢取笑朕?”
“老奴不敢。”刘景赔着不是,中宗假意指责一番,片刻刘景又道,“其实还有一个法子,皇上忘了郑贵人?”
中宗再三斟酌,应了一声,“如此,还让她进宫陪产,这个理由更妥当,你去给郑贵人说不,朕亲自去说。”
中宗想到此事,又兴奋起来,对李妃那点愧疚之情早挥之脑后了。
正文 第167章:你能拒绝吗?
郑贵人听了中宗的话,很是诧异,同时心也凉了半截,聪明如她,又岂能不知道中宗打的什么主意。
“怎么?爱妃不愿意?”
郑贵人笑言,“臣妾当然愿意,只是妹妹她受了委屈,怕是不会进宫了。”
“你好生与她说,告诉她,朕给她赔不是,她想要什么竟管提来,朕会赏赐于她。”
郑贵人岂能拒绝,本来李妃一事,中宗对她颇为不满,按原先的计划,玉无瑕吴家皆被治罪,武安侯受牵连,她最多不过受到责备,或是受到冷落,不过她还有孩子,还有刘公公相助,这便是刘公公为她谋划的置死地而后生,更为重要的是刘公公欠她如此大的人情,还怕以后不会相还?只不过结果不尽人意,又未曾想到皇上竟对无瑕感兴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