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流_作者:和烟绿(381)

  魏熙也不客套,她道:“我府中的侍卫郑修明兵法武艺都是极好的,让他做一个小小的侍卫终是可惜了。”

  谢珏眉梢一挑:“不怕宁王忌惮?”

  魏熙淡声道:“我的动作他又不是不知道,便是去年我还举荐了几个学子去军中呢,眼下也不缺郑修明一个。”

  魏熙把玩着肘间披帛,周身倒有些沉着气派:“与其平白受忌惮,成日里谨小慎微,还不如多掌握些东西,给自己添足底气,让他轻易动不得我。”

  谢珏听了魏熙的话颇为欣慰,他颔首:“你如此想倒也算是明白。”

  他说罢问道:“你想让郑修明任什么?”

  “自然是主帅。”魏熙说罢,又道:“不过吕逸还在,先让他给吕逸当个副手吧,以后如何看他自己的。”

  魏熙想了想,又道:“我门下还有个叫杨懿的,是杨素的孙子,眼下还在书院任职,是个颇有才干的,总缩在书院里也是可惜,不如让他进中书省,也好让他帮阿翁跑跑腿。”

  谢珏点头应了:“让他当个舍人吧。”

  魏熙闻言谢过,起身要走,她心中终是挂念着皇帝,想着虽进不了三清殿,但也要寻褚玄贞问一问。

  谢珏似看出了魏熙的意图,抬头对魏熙道:“陛下闭关突然,满朝都在盯着,你还是莫要上蹿下跳的添乱,当心坏了陛下的安排。”

  他说罢,吩咐谢随:“你去将公主送回公主府。”

  魏熙看向谢珏,眼里有些孩子般的倔强,谢珏不为所动,拾起经书继续翻看,等他翻了两页后,魏熙终是妥协,闷声对谢随道:“走吧。”

  离宫前,魏熙回头往三清殿处看了一眼,它隐在重重殿宇后,只露出一角飞檐,吝啬的很,却毫不损它的庄严气度。

  魏熙回头,明晃晃的阳光刺的她的眼睛有些花,眼前好似蒙了一层斑驳的雾,让她的步履都变得虚浮。

  ————

  皇帝闭关之事终究是惹了人猜疑,在皇帝闭关到第十四天时,魏沣领着一群朝臣于宫门外求见皇帝。

  皇帝不理,命众人散去,众人不理,依旧聚在宫前,大有见不到皇帝便不走的架势,直到两个时辰后,皇帝有旨意传来,斥责他们违抗圣意,命他们回家思过,有不从者,直接被千牛卫押了回去。

  唯有魏沣,因是皇帝子嗣,得以在殿外问安,隔着一扇门被皇帝斥责了两句便灰溜溜的回府了。

  此事闹的轰轰烈烈,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草草了结的笑话,经此一回朝臣们也算是乖顺下来了。

  又过了不久温轧荤攻破潼关,吕逸战死,由一个无名小卒顶了他的位置,温轧荤大喜,休整了两天便命温绍安和石恒留守潼关,自己领兵乘胜追击去了,可还未等他得意多久,潼关便又被郑修明夺了回去,满打满算也不过四天。

  潼关没了,就等于他的后路断了,成了被大夏围追堵截的瓮中之鳖,温轧荤虽恨郑修明,但却不免对他那个过于上进的儿子添了猜忌。

  他倒是个能屈能伸的,一路乔装打扮绕去陇右,如此过了一个多月,倒也让他回了洛阳,虽不好看,可命却是保住了。

  而因着这一个多月,洛阳的局势也不比以往了,温绍安趁机揽权,倒是比温轧荤差不了多少了。

  作者有话要说:  高冷的一天~

  没作话也要硬凑……

  第204章 乱平

  等温轧荤回了洛阳后, 温绍安声势渐显,洛阳再也不是唯他独尊的局面了。

  如此过了八日, 温轧荤突然一病不起,留下一道封温绍安为太子的旨意便一命呜呼了, 石恒等温轧荤的心腹爱将虽不信, 但苦于温绍安强势, 因而只得按捺下来, 俯首称臣,但心里是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

  温绍安登位,但于这些功绩颇丰的老将却是极为忌惮的,只苦于温绍安初登位, 一时奈何不了他们,所幸身边有裴斯出主意, 一时倒也将他们压制住了。

  可也因此,惹得那些老将于心中更加怨怼,老将们久经风雨, 也是能沉得住气的,可那些与温绍安同辈的青年将领却没怎么乖顺了。

  比如石恒的儿子, 便被温绍安逮住发落了一顿,他自觉失面,在酒楼里买醉, 遇上裴斯,和他说了一阵话才好受了。

  裴斯看着他一往无前的背影,唇角一勾, 端起桌上的酒抿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