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佳媛_作者:九亡(230)

2018-08-01 九亡 民国

  宋雨花微微笑着、听着,她安排的局,得到超出预料的效果,她自然非常开心。

  而顾炎武等人,听了李元廷等人的叙述,脸上的羡慕表露无疑。

  顾炎武等人巴巴看着宋雨花,宋雨石见了,跃跃欲试的说道:“大队长,让我带队,我带小五他们去林子里溜一圈!”

  第170章【后方生活】

  宋雨花带着宋雨石在营地里搞特训,林巧秀来到后方根据地后,也有了自己的任务,她和根据地里的妇女们,一起纺纱、织布、缝衣、制鞋,一起做饭、洗衣、洒扫。

  这些女人们,虽然没有穿军装上阵杀敌,却同样为抗战、为革命做着贡献。

  林巧秀自从加入到这个大团体,整个人都多了几分劲头。

  宋雨花起初还担心自家娘适应不了那么繁重的工作,没想到几天下来,自家娘除了略显瘦了点儿,精神头儿和气色还不错,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还会将白天遇到的趣事、听到的故事,讲给儿女。

  看到如此有活力的娘,宋雨花的心情也变的很好。

  不过,自从宋雨花来到根据地后,亲眼看到人民革命军的艰苦,她才知道,这支抗战队伍顶着多大的压力!

  缺吃的,用草根、树皮掺着少量的食物,如此粗糙的食材,做出来的吃食没滋没味,还清汤寡水、刮嗓子,可就是这样的伙食,大家依然吃的香甜。

  甚至连根据地里的孩子们,也都是有任务的,他们每天赶早都去近处的山林里挖野菜,从早挖到晚,乐此不疲。

  没有穿的,自己纺纱、织布、做鞋,为了增加产量,女人们像练兵的男人们一样,每天都给自己定任务,谁纺了多少线、谁织了多少米的布,谁纳了几双鞋底儿、做了几双鞋。

  为了革命,没有人去嫉妒别人的功劳,她们只会在看到别人的产量高过自己时,更加努力的搞生产。

  而这种无私的共劳共享,便是人民革命军最终追求的精神。

  在这里,每个人都被感染着,所有人都活的充满了劲头儿和活力。

  宋雨花挺佩服革命军的追求,却对大家无私到为了那份儿精神,把原本就不多的口粮,缩了再缩,不敢苟同。

  人们把好不容易搞到的粮食送往前线,自己却吃着更粗糙简陋、少的可怜的食物。

  他们比谁干的活儿多,也比谁吃的饭少,他们以此为荣!

  宋雨花刚来根据地,就拿了一批粮食,颇费了一番周折,送到根据地,可根据地的伙食就稍稍改善了一天,便恢复了之前的标准,他们继续紧衣缩食,把物资让给革命战士。

  宋雨花当初见到这副局面,就又送了一批粮食过来,她想,粮食够多,总有根据地众人的份儿了吧!

  可人们欢呼之后,依然将粮食送了出去。

  那种雀跃的样子,就好像自己少吃一口,多的那一口就能让前线的战士多杀一个鬼子。

  看着娘和弟弟每天也和大家一起缩食,宋雨花果断搞起了特殊。

  既然不能顺大流吃饱肚子,就只能自己开小灶了。

  因为革命精神的局限,这样做是令人不耻的行为,巧秀也义正言辞的指正宋雨花的错误做法。

  好在宋雨花知道自家娘的软肋,和弟弟一起眼巴巴的看着自家娘,巧秀注意到儿女眼里对食物的渴望后,才心疼的妥协,又在儿女的软磨硬泡中,加入了搞特殊的行列。

  就这,为了让娘的心里负担不那么大,宋雨花之后又贡献出了一批粮食,将当初离开上海前,从日军粮仓洗劫来的粮食统统拿了出来。

  虽然这些粮食没能进根据地众人的口,宋雨花也有借口说服娘,继续跟她搞特殊了。

  宋雨花不仅给自家开小灶,也会找借口、想着法儿的给李元庭和顾炎武等人加餐。

  毕竟高强度的特训,要是营养跟不上,根本达不到特训的效果。

  在充满了共产理想的根据地里,宋雨花默默的用自私维护着娘和弟弟,以及她的大小徒弟们。

  根据地是地方上的力量,除了搞生产,也肩负着地方去的侦查情报工作。

  人们经常会外出完成任务,侦查敌情、传递消息,时不时再去骚扰下方圆百里过路的日军,打一棒槌,立马撤退,等日军放松警惕,又打一棒槌……

  总之,根据地的军民们在保存实力的前提下,扰乱、阻挠日军在华夏的一切行动,辅助人民革命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