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可以踏踏实实干下去的谢迎昭,这时候不安分了。1996年,他成立了一个印刷厂,偷偷摸摸地印刷H色挂历。
事情败露后,他被南城公安局追捕,跑到港城避风。到了港城的谢迎昭,彻底开了窍。看到不少以前家乡的农民老大哥,如今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谢迎昭心里痒痒,羡慕不已。他不明白这些人怎么一到港城几年就富得流油?
一打听,才得知,原来不少人都是在【海上】起家的,谢迎昭心中非法运输的念头,也就在那时萌生了。
后来,谢迎昭结识了一位公安部门负责分管办出入境的【要人】。
在这位【要人】的指点下,1997年,谢迎昭举家迁往港城成了港城的居民。
资本累计到一定程度之后,1998年,他在陵城创办了以房地产投资为主的一家公司。刚开始干得还不错,盈利也可观。但他念念不忘的仍是靠非法运输赚大钱,于是他就开始筹备成立新公司,为大规模非法运输铺路。
他周旋在陵城与港城之间,奋力【打拼】,后来以港商的身份又返回南城,成立了晋城安华电子有限公司。”
阿央皱眉,“那家电子公司在当时赫赫有名,是生产BP机的配件的把?当时很流行的,又到了暴露年龄的时刻……”
桑玠摇头,失笑,“那家公司的主业不是电子产品而是非法运输芯片。
谢迎昭看到一切顺风顺水,又于同一年成立了南城安华集团有限公司,非法运输范围扩张至植物油、石油、香烟、汽车、化工原料、纺织原料等。
经营非法运输,谢迎昭可谓费尽心机。
安华集团没有进出口权,他就以合作的名义,通过各种方式,先后利用晋城多家企业的进出口权进行非法运输。
据小道消息,当年国有独资的继承开元外贸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安华的重要“合作伙伴”。1997年至1998年上半年,该公司与安华集团合伙,以货物进口不报关的方式非法运输植物油,总值超19亿元人民币。
为了生意做得更顺当,谢迎昭不断地“招兵买马”,打通了多个政府部门,还在南城修建了自己的非法运输据点——花心堆场,对,你们没听错,就叫花心。
当时,安华的货物从港口拉到堆场后,海关里的“内线”会将事先圈定要查验的集装箱箱号告诉谢迎昭,他随即命手下将装有香烟、汽车等高税率非法运输货物的集装箱掏空,再填进事先准备好的木浆等低税货物,以迎接海关“例行检查”
当年在海关缉私会议举行的同时,从会议室窗口就能看到安华集团的非法运输油轮正在卸油。有了这样的便利,谢迎昭又开辟了一项新的业务——“承包”非法运输通关。
谢迎昭对此进行了明码标价:非法运输一辆汽车要5万至12万元,非法运输一集装箱香烟要10万元等等。后来,一些公司要非法运输成品油,甚至必须向谢迎昭申请“指标”。非法运输得逞后,谢迎昭再向对方收取70%的“抽成”。也正因此,在私底下人们把安华集团称做南城的“第二海关”,把谢迎昭称做“地下关长”。
1998年,全国加大打私力度后,谢迎昭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改用更为隐蔽的“不报关”、“伪报品名”、“少报多进”等方式继续肆无忌惮地非法运输。在他非法运输最嚣张的时候,平均3天就有一艘万吨油轮闯关卸油;每天有20多个集装箱的非法运输香烟落地;8000多台非法运输汽车从这里流向了全国其他地区;专为非法运输服务的地下钱庄每年换汇数以亿计…”
欣芮忍不住喟叹,“谢迎昭这个【小人物】何以会【发迹】?何以会创造在晋城一手遮天的【奇迹】?还不是有赖于【谢氏交友术】?大抵可概括为以下种种。”
欣芮把薄荷棒一一拿出,进行排列,“第一,【借钱付高息】。
凡接触过谢迎昭的人都说他是一个【非常善于结交朋友的人】。他曾向一位【有潜力的小官】借5万块钱,但却付给20%的高息。
通过这饱含“人情味”的一借一还,就委婉地把钱塞到了对方手里,还维护了人家的面子。谢迎昭的这【一招】很管用,成为他打开非法运输渠道的重要【一招】。
第二:【花钱邀贵人】。
谢迎昭通过非法运输获暴利后,出钱频频邀请达官贵人到南城,并在办公室、宾馆处悬挂他与某领导人的大幅合影,以此笼络城镇高级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