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小当家_作者:米可麻(123)

2018-07-29 米可麻

  珍娘要得就是这句话,见二爷爷说出来,一双秋水双波立刻笑成两弯清月:“那就有劳二爷爷啦!求了这么多事,我都觉得十两太少了,不要紧,晚上再送十两来!”

  二爷爷立刻起身,作势要轰她走:“你还说!再说这十两我也不收了!”

  于是事情解决了,珍娘先走,福平婶说定了,每日比她晚半个时辰到茶楼,将家里收拾了再走。

  珍娘走出福平家大门,顿时觉得心情舒爽,神清气定了。

  走进茶楼厨房,珍娘立刻就动手忙起来了。

  按她昨晚想好的菜单,她预备一周七天,按不同的主题发布食物。

  虽然古人没有星期一说,不过不要紧,他们只要知道这里的菜是七日一轮就行了。

  周一,凉皮粉条大餐。现在近初夏,凉皮粉条正是盛季,便宜当时,人们也喜欢吃。

  周二,炖菜配米饭。

  周三,面条盛宴。

  周四,还是面食,不过不是面条,以各类面点为主,配上好汤。

  周五,精致小菜配饭。

  周六,又是面食,不过既不是点心也不是面条,而是此地难得见到的,炒猫耳朵,面拨鱼儿,拖叶儿。

  这些东西都是福平婶拿手的,她老家山西,山西人会做面食那是出了名的,据说山西手巧的主妇,能做出七十二种不同滋味的面食来。

  当然也许这是夸张了,可福平婶会做十几样不重复的面食,却是齐家庄上人人都知道的事实。

  周日,炒饭炒面,配各色腌泡小菜,再合以珍娘特制辣汤,清汤。

  珍娘看着自己亲手誊写在大红纸上的菜单,眉开眼笑,心花怒放。

  正好城里买办来了。

  此人也是程大人给珍娘搭的线,明里每日替茶楼经买食料,暗里也替两头传递情报。

  “程大人说了,近日京里山西铺子有人要来,此地有个干果海味店,是他家本钱,他家掌柜的在京里也很有势力的,只是每回此地疏浚的政令颁布,他家总避嫌不出,说是铺里总亏钱,你细打听打听,看实情如何。”买办将程大人的话交待了,便问她今日要些什么,一会着人送来。

  珍娘早将单子写好了,这时便交到买办手中,这人展开了细看了,见竟是一手娟秀上好的小楷,由不得抬头看了珍娘一眼。

  如此看来,程夫人的担心也不全是多余的。

  这样一个能说会道,会执笔写字,又能烧得一手好小菜的女子,偏生长得也是如花似玉的,怎不见人动心?

  珍娘见这买办眼睛有些直直的,便偏了头,又轻轻咳嗽了一声。

  买办回过神来,脸红红地走了。

  珍娘见他钱也不收就走,忙在后头叫:“大哥,菜钱还没收呢!“

  买办头也不敢回,见叫珍娘看见脸红得蒙了红布似的:“程大人说了,先记下帐,到月底一并结清!“

  这个买办也替程府办事的,因此从每月程府总帐上,将这茶楼分出一笔来就行了,并不另外分做一个帐目。

  也因此可以看得出,茶楼不过让珍娘管理,真正实权,还是在程大人手上的。

  珍娘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现在还没开张,万事不知怎样,也不知赢利起来,程大人那头又会如何计较?

  不过总亏慢慢做下来就知道了。

  以程大人的身份,他总不好意思跟自己太过苛刻吧?

  再说,他还指望自己替他打听民情呢!

  珍娘这样想着,本有些担心的心情便舒缓许多。

  于是着手打扫,将里外洗涮了个干干净净,桌椅板凳,都用碱水刷得灰白不见一丝油腻灰烬的。

  很快买办的东西送来了,福平婶人也到了。

  正文 第八十七开张大吉!

  今天是第一回开张,又正值周一,珍娘将大红菜单贴到卷棚外,两根粗柱子一边一张,简单又不失热闹。

  这就是珍娘给自己茶楼的定位,乡间小馆,就是个一般人歇脚打尖的地方,而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酒楼饭庄。

  清点买办送来的东西时,珍娘发现对方还真是用了心的,自己只说买凉皮粉条,他就真将市面上所有的都买了过来。

  绿豆凉粉,红薯粉条,各种凉皮粉条亮晶晶玉莹莹地整装了满满一大篮。

  福平婶接过篮子来,细细料理着,捏着一大整块凉粉笑道:“现在也就是没时间,只好买现成的,若将来得了空,我自己做一块给你尝尝,保管不比这家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