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雍和宫_作者:止善(79)

2018-07-27 止善 清穿

  且说鄂岱依了邬佑之计,自去行事。一连十数天,西宁城却格外安定,那些魔鬼一样的抢劫者们并没有再出现过一次。城中的防御似乎也懈怠下来了,这日,天气晴朗,毗邻沙漠的西宁格外干燥,阳光放肆地蒸发着空气中每一滴水粒。热,闷热。巡逻的士兵受不了了,一个个就像昏睡的苍蝇似的粘在城墙边,耷拉着脑袋。

  “蛮子进城啦——快跑啊——”一阵紧凑的敲锣声打破了宁静的小城,铮铮铁蹄踏地的声音伴着哭爹叫娘撕心裂肺的惨叫声惊醒了昏睡中的士兵,他们昏头涨脑的拿武器,集合,然而大多数却在还没醒过神来之前就已脑袋落地。

  阿拉布坦的洗掠十分迅速,他们来去如电,决不多作停留。不给清兵反应的机会。随着头领长长一声吆喝,骑兵们迅速掉转马头,冲出城去。头领一双锐利的眼睛扫视着撤退的士兵,最后才扬起马鞭殿后。在临出城门前,他看到了一张告示,微一思索,迅速扯下塞在怀中,策马而去。

  邬佑与鄂岱站在城墙上,远望着这一场短促的战斗。“他们会上当吗?”鄂岱忧虑道。邬佑道:“这几日内,必定还会再作试探。”鄂岱点头道:“舍不得羊羔,套不住狼!可惜了这些士兵和百姓。唉!”“长痛不如短痛,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里的百姓彻底过上安宁的日子。”邬佑安慰道。鄂岱沉默着,没有说话。

  那阿拉布坦首领揭去的告示上写着,大清皇帝陛下即将亲至木兰围场与各位蒙古王爷会晤,并宣召征西将军鄂岱随行塞外,不日返京。因此要求士兵们有家室在此者,早作准备,轮流换防,渐次撤退。并告谕城中百姓无须慌张,朝廷会派军队前来换防。

  其时大清边境上的西蒙古准葛尔部并未被完全荡平,和西藏、沙俄及西蒙古未臣服于清朝的部落均有勾结。因此,这张告示上虽明说为诏鄂岱随行木兰围场,但稍知内幕之人必然认为此乃康熙欲平定准葛尔与西藏问题。果然,阿拉布坦得知这个消息后,一面加紧与各方面的联系,一面决定趁清军换防之际拿下西宁。为确保消息可靠,却不一举出兵,仍以劫掠之名探看虚实。

  过了两日,又有阿拉布坦骑兵侵袭,此次城中守兵已少了三分之一,再过得几日,骑兵又至,城中士兵已少了一大半。鄂岱在暗中观察这一切,这日,待阿拉布坦兵退去后,召集帐下各将如此这般吩咐下去。

  阿拉布坦最后一次劫掠后,认定清兵撤防的时间就在这一两日,因此也加紧行动。这日,忽报西宁城门紧闭,城墙上旌旗密布。阿拉布坦认为,定是清军换防,故意多布军旗以为疑兵,下令整军出发,突袭西宁。

  而鄂岱的军队,此时却是摩拳擦掌,严阵以待。这段时间来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恶气憋在心里,迫不及待要一吐为快。

  “杀呀——”阿拉布坦的骑兵队伍约三千人,潮水一般涌至城门前,原以为此次必定直捣黄龙,一举攻下,谁料才近的城来,城墙上忽然箭如牛毛一样射将下来,连人带马射成了刺猬。领头的将军一看事情不妙,忙鸣金撤退。可鄂岱哪能放过这样良机,将旗所向,城门大开,士兵们带着满腔怨恨倾城而出,阿拉布坦军队见了这等威势,知道中计,不顾一切只想逃命。一时清军掩杀上来,将对方的三千骑兵杀了个片甲不留。

  大战过后,对比着城外的尸横遍野,城内却是一片欢腾景象,百姓们奔走相告,还有人给鄂岱送来了匾额,军中上下也是举杯同庆。报捷的奏折更是六百里加急上报朝廷。

  中军衙门的庆功宴上,鄂岱自是笑颜如花。亲自端了酒斟与文若,道:“此次得胜,全赖先生奇谋。我敬先生一杯,聊表谢意!”文若忙站起来:“不敢当。邬某也要贺大人得胜,班师回朝指日可待呀!”十四阿哥也端起杯来:“佟大人得胜,上扬我大清天威,下解黎民百姓之苦,实乃可喜可贺!”鄂岱忙告谢与他同饮了。十四又斟了一杯,却至文若跟前:“不知佟大人还藏了这样一个诸葛亮呀!奇谋妙计,胤祯佩服。”文若忙站起来,不敢与他太近,摆手道:“十四阿哥,这如何当得!折杀书生了。”

  十四阿哥端起酒杯来,递到她手里:“怎么?邬先生不肯给胤祯这个面子?”鄂岱也道:“十四阿哥一片心意,邬先生就不必推辞了。”“这……好吧,恭敬不如从命。”邬佑接过酒来,与十四同饮了。两人复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