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山水人家_作者:天青地白(165)

2018-05-24 天青地白

  钱峰是一个有经验的老记者,已经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题材,有改革开放的初步成果,也有社会的人文关怀,还有政府的功劳,一举好几得的事情,当然得多报导。这是一个好的新闻,所以当小助手带着材料回到报社,主编不仅没对钱峰擅自行动批评,反而赞誉有加,不愧是老记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王丽雯和李佳彬坐的是卧铺,舒服一些,还有俩保膘。

  李佳彬无比喜欢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里面都有飞机,稍微远一点的坐飞机,很快就到了。从云南到深市虽然很远,如果有飞机的话,顶多半天就到了。可这坐火车,辗转要坐好几天。

  王丽雯一路上看从书店买来的初中的一本英文课本,正好李佳彬这个从小在国外长大的人也在,不断纠正王丽雯的口音,并且和她对话,不知不觉几天的功夫,居然把一本英文书全部学会了。

  “你的口语要多加强,等到深市,你最好买个随身听。”李佳彬建议道,“而且还要买磁带,多听,跟着磁带学,发音会好一点。”

  “那行,到了深市,你帮我选选,那些英文是日常用到的。等你手续办下来,争取我能会基本的对话,到美国不需要翻译了。”王丽雯笑道,她不背单词,一边学句子,一边学单词。

  正文、第122章 有良心的企业家

  李佳彬也不得不佩服,只会汉语拼音的王丽雯,居然几天的功夫,英文就入门了。如此看来,不管是秦卿,还是王丽雯,能有今天的成就都不是偶然的,最为关键的是脑子好使,而且肯学。

  “完全可以的,我会给你们发出邀请函,你们办理签证的时候,很容易通过的。”李佳彬笑着说道,“在云南,我都是麻烦你们,等到了美国,住我们家,保证带你们四处游玩。”

  两个带队的老师和钱峰带着十七八岁的孩子们坐在汽车上,从玻璃窗外看着外面,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路上车多,人多,正在建的工厂更多。

  虽然很匆忙,但看到行人满足的表情,他们对这个城市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些人坐得公交车,是潘华强向公交公司租的,整整二十辆,每辆车只能坐十五个人,这个时候都是那种小的公交车。

  一排二十辆公交车,非常有气势,很壮观,一直开到工厂里,送到宿舍门口。

  王丽雯直接回了在深市的房子,潘华强,李志亲自过来安排。两个老师拿着名单,点名,没有少一个,终于把人安全送到了,可以松口气了。

  “王老师,吴老师,钱记者,一路辛苦了,给工人们的房间已经安排好了,只要按照点名进去就行了。”潘华强接过边上一个女秘书递过来的文件。

  “潘总,我能去宿舍里看看吗?”钱峰见这个工厂很大,另一边还正在建设,便轻声问道,这大理市的妇联工作做得真不错,孤儿院的李院长更是令人尊敬。

  “当然可以,我带你去看看。李志,你跟着王老师和王老师安排工人入住。”潘华强把文件给了边上的李志,这些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做好事,当然要做到尽善尽美。

  潘华强随便推开一个宿舍说道:“一间宿舍住四个人,两个两层的架子床,省出来的空间每人一个书桌。上面还有小柜子放饭盒和书籍,那边是一个人有一个柜子,够放衣服的。”

  钱峰仔细看了看,发现发的洗漱用品搪瓷缸子印着七彩祥云,上面有牙膏和牙刷,床上有两床被子一铺一盖,他都一一拍了照,柜子也拍了。

  这个宿舍比他们报社的宿舍还好,钱峰连连点头说道:“潘总,你准备的太充分了。孩子们过来也不需要担心了。我们市里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我一定会如实上报。”

  “孩子们不容易,既然我们翔云服装厂参与了,就要做到最好。”潘华强说着场面话,“我们要做有良心的企业家。我们不仅仅是从社会赚钱,也会带动工厂共同致富。”

  钱峰脑子轰隆一响,有良心的企业家,有了一个好的标题。接着又看了几个宿舍,都是一样的。孩子们分到了各自的宿舍,每个床位和被子,甚至搪瓷盆子全有编号。不会混淆。

  王老师和吴老师上次跟着李院长一起来过,所以这次没有上次惊讶了,看了这些摆设,他们都想留下来了。

  学生和老师们都累了,食堂里坐好了饭菜,吃着热乎乎的大米饭和肥肉片子。满嘴流油。吃完饭,潘华强只是趁机说了,大家安心在这里住下,以后好好工作,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