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贤明恭谨,果敢坚忍,着承大统,继皇帝位。”
众大臣面面相觑,泰半的人都望向百官之首的魏遐之。
武哲锐利的目光也紧盯着魏遐之。
魏遐之垂眸一瞬,便跪下领旨。“臣遵旨,恭迎五皇子登基继位。”
身为臣子,他从不涉入夺嫡之争,谁胜出他就奉谁为帝,至于皇上生前对他的嘱托,如今情势比人强,他也不得不辜负了。
身为臣子,他并不希望朝廷陷于动荡之中,若是能早日结束这场动乱,便能减少无事的伤亡,不过倘若五皇子未能抓获二皇子,让他脱逃,只怕谁胜谁负,还是未定之数。
见他一跪,其它大臣也不敢再有所迟疑,就连暗中支持二皇子之人,见大势已去,也纷纷跪下,齐声道:“臣等遵旨,恭迎五皇子登基继位。”
“众卿平身,如今有逆党在城中作乱,为了丞相和诸位大臣的安危,还请暂时留置在此,待捉拿了叛贼,再行着手准备父皇的治丧事宜。”
和安人在前厅,听着外头的打斗声。
就在不久前,城防军与禁卫军打了起来,如今外头厮杀声一片。
丞相府大门紧闭,李耀平率领一干传卫严加防守,以免有人趁乱闯进来。
赵总管看着神色镇宝的和安,有些佩服她的临危不乱,在这当头竟然打起拳来了。
殊不知和安在听见外头厮杀声时,就有些心惊胆颤,最后不得不藉着打太极拳来平息慌乱的心绪。
第三十三章
她一边打着拳,一边在心里祈祷着那两位皇子可千万千万不能把自己给搞死了,一定要有一个人活下来,否则、否则……她不敢再想下去。
情势发展至此,完全超脱她的预料,她现在什么事都不能做,只能在这里等消息,让她等得心急火燎,完全坐不住。
忽然想到一件事,她停下动作,觑向赵总管问道:“要是二皇子和五皇子两败俱伤,宗室里还有谁有资格能继位?”
赵总管有些疑惑她怎会突然问起此事,寻思片刻后仍是回道:“这百年来因为几次的夺嫡之争,折损了不少宗室,如今宗室十不存一,要说最有资格的,算起来该是……”
说到这里,他忽然一愣,脸色有些古怪。
“该是谁?”她心急的追问。
“该是丞相,魏家本也是宗室,丞相的太祖父是仁宗的侄儿,怀宗的孙儿,因当时汝阳公主与驸马寻国公膝下无子,怀宗怜惜女儿,便过继一个皇孙给汝阳公主为嗣,改姓魏,因此在仁宗与几个兄弟的夺嫡之中,才能幸得保存一命。”
闻言,和安脸色大变,“你说什么?!”她万万料想不到魏遐之身上竟然有皇家血脉。
见她这般失态,赵总管以为她不相信,“事隔多年,城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事,但奴才替丞相管着这府里,对丞相大人的家谱,多少还是有几分知悉的。”
和安跌坐在椅子上,喃喃道:“老天爷,你这是在玩我吗?”
魏遐之竟然有皇室血统,要是两位皇子互相把对方给砍死,魏遐之登基继位,简直是名正言顺的事,哪里需要篡位啊!
她抱着脑袋,觉得自己快要疯了,局势怎么会演变成这样?这个局要怎么解?
禁卫军与城防军的打斗一直持续到翌日,家家户户都紧闭大门不敢外出。
城中一片狼藉,死伤无数,尸首遍地。
最后二皇子率领城防军攻破皇宫,与五皇子所领的禁卫军展开一场殊死撑斗。
被关在太明殿的魏遐之与众大臣无法得知外头的情形,只听殿外杀声震天,众大臣心中惊疑不定,倒是魏遐之沉得住气,盘腿坐在地上,闭目养神,等着这场动乱分出胜负来。
其他大臣三三两两聚在一块儿,议论着眼下的情形——
“看样子外头是五皇子领的禁卫军与城防军打起来了,城防军能一路打进宫里,也不知这禁卫军能不能击退他们?”
“这城防军定是二皇子带来的,万一禁卫军败了的话,那么……”
有个支持二皇子的大臣暗喜,说道:“那么咱们就得奉二皇子为新君了。”
“这事还是别贸然妄下断论。”有个大臣谨慎的道。
清晨时分,大臣们又饿又渴,泰半都已体力不支的坐在地上,外头的厮杀声也逐渐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