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鸢疑惑道:“天津?天津又是哪里?”
天津这地儿以前本不叫天津,明建文二年,镇守北京的藩王朱棣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争夺皇位,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后来朱棣作了永乐皇帝,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
穆宛如自然没空给她解释这些,只是一句带过:“总之这里离着你所说的京都还有一段陆路要走,从这里往西走,至少需得两三天才能到顺天府。快随我回魏府,休要再提什么京都。”
雪鸢见她要强迫自己随她回去,一下子急了,一边拼命挣脱,一边大喊着:“来人啊,抢劫啦!”
这港口本来喧闹的很,吆喝的吆喝,赶路的赶路,被雪鸢这么扯着嗓子一喊,顿时停顿了一下,瞬间安静了,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望向她们。 梁师傅一看状况不好,连忙走过来劝解道:“误会,误会,都是自家人,家弟不肯随我们回乡省亲,我们正商量,一场误会,大家都散了吧。”
梁师傅看大家都又各自忙各自的,便凑过来,对着穆宛如低语道:“万一把锦衣卫招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先找个茶馆歇下再说。”
雪鸢虽并不明白梁师傅所言的锦衣卫有何可怕,但是看到穆宛如瞬间变得凝重苍白的面色,便瞬间明白梁师傅这句话是顶要紧的。
于是乎,雪鸢不再闹腾,乖乖随着二人上马,一通赶路后,来到一处较僻静的茶馆。
正文 第三章:鬼节相遇(3)
前言:这世上很多事,孰优孰劣,大都在于比较,人也是一样。有些人,单独拎出来瞧,也未必觉得怎么光芒四射,但若是凑巧有一帮十分不成器的人物在一旁做了陪衬,便令人顿觉此人伟岸了十分,让人难以忘怀。
-------------------------------------------------------------------------------------------
三人在茶馆先喝了壶茶水,歇息片刻,之后就是讨论雪鸢的去留问题。
穆宛如的意思很坚决,直接送回魏府。
雪鸢自然是执意不从。
到最后,梁师傅想了个折中的法子,对他师妹说道:“我看鸢儿她这么远的路赶过来也很是不容易,若是什么也没瞧见就直接返回去,的确是很让人失望,我看不如先将她送到京城二柱子那里,让她在京城玩上几天,等过够了瘾,她自然就心甘情愿跟着我们回去了。”
梁师傅说的这个二柱子便是雪鸢的二师兄。她这两位师兄本来没有正经名字,因为府上的人方便称呼,就唤她大师兄大柱子,唤她二师兄二柱子,然后就这么叫开了。
穆宛如听到她师兄这么说,本来还想反对,谁知道他师兄用更加坚决的口吻说道:“我看就这么定吧,我们抓紧赶路。”于是她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是默默叹了口气。
雪鸢想到不久便能见到京城,自然是眉开眼笑。
之后三人是走陆路,大概到了第三日就到了京城。雪鸢一路上这看看,那瞧瞧,毕竟是第一次出远门,自然是看什么都新奇,看什么都欢喜。梁师傅和穆宛如也被她“传染”到不少快乐的情绪。
进入京城后,他们先来到一处极普通的民房。
这房子说新不新,说旧不旧,当然跟他们江南的魏府是没法比的,不过若说是暂住,便也算很不错了。
梁师傅告诉雪鸢这处房子便是她二师兄在京城的住所,她二师兄这个时间大约还在衙门当差。
那日晌午,雪鸢她二师兄回到家,看到他三人都在,别提那个激动。
不过他最激动的还是终于见到他阔别两年的师妹雪鸢。雪鸢比他印象中长高了,也更添了几分少女气息,唯一不变的还是那双温婉多情的大眼睛,透着股机灵劲。
梁师傅简短的给这徒儿布置了任务:“你师妹雪鸢,在你这小住几天,你定要用心保护好她的安全,过几日,我和你穆师傅便过来接雪鸢,将她送回魏府。若是在这段时间出了什么差池,仔细你的皮肉!”
她二师兄双臂环抱,打了个哆嗦,向他师傅许诺道:“保证完成任务,出不了半点差池,二位师傅就放心去忙吧。”
和他交代妥当,梁师傅和穆婉茹就一同告辞了,只留雪鸢和他二师兄在房里。这一下二人便炸了锅似的欢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