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有娇兰_作者:浅浅烟花渐迷离(295)

  云姑抱着元儿出来时已经喝奶喝睡着了,我没让抱去房内,让人去把摇篮给搬了出来,就搁在我手边的位置。

  这是元儿出生后过的第一个年,即使是在睡梦中也想让他感受年的气氛,和大家在一块热热闹闹的才有意义。宫里守岁与乡野不同,因为朱元璋有令不许铺张,所以并没礼炮烟花,但却有个规矩是在整点来临前各宫相互走动分发喜饼和糖果,意为互沾喜气。

  第一个来兰苑派春物的是奉先殿的老太监,他带来了一整盒的糕点,也授命朱元璋过来讨我的桂花酒喝。

  阿平一听是他皇祖父要喝,立即就想去搬一坛子给老太监带回去,被我制止了。打从他爷俩爱喝这酒后我都快成酿酒师了,以前是酿上一坛子分个几壶慢慢喝,再多酿上一坛子留待明年开封。可理想是远的,现实却是用来打破的,两坛酒被阿平和朱元璋几趟一喝就喝得底朝天了,哪里还能等到明年。我只得让绿荷多采桂花,又让阿平去找多一点酒曲与坛子,还有一个大黑缸专门用来酿酒的。

  如今我这兰苑院子的地下埋了整整十坛子酒,一时间也是喝不空了。

  不过我阻止阿平倒不是舍不得,而是朱元璋的身体不宜贪杯,老太医几番交代过了。上回“醉酒”一事只要想起都仍觉得胆颤心惊,哪敢还多赠酒过去。

  第177章 他一直在努力

  让人找来了一只酒壶,灌了小半壶进去便递给了老太监。刚才我跟阿平讲道理的话都落了这老太监的耳朵,此时他接过酒壶后就笑道:“还是娘娘心细,皇上有您这般惦念关心才好,确实皇上近来身体不佳,江太医也多次交代不可贪杯,可老奴哪劝得动皇上啊。”

  说着他又转向阿平道:“殿下若与皇上喝酒时还是要多劝着点才好。”许是看着阿平长大的,他与阿平说话时语气比较亲昵,眸光也很慈和。

  他讨到了酒似乎也不急着走,目光落于元儿身上便笑道:“小殿下是个有福之人,皇上说他的降临必将为我大明朝带来祥福,令那北元军大败而归。”

  阿平蹙起眉问:“皇祖父今晚都还在忧思着边防战事吗?”

  老太监叹了口气道:“如何能不忧思啊,老奴听将军们与皇上议事时说北元军虎视眈眈在望,极有可能会乘这除夕夜兵将懈怠时开战。而边防路远,若当真开战也至少是三天后才能获知消息了。这阵子皇上愁思迎战主将人选时常夜不能寐,这才让老奴来讨些酒喝想睡得安稳一点。”

  闻言我也不由心中一紧,朱元璋之顾虑未必没有道理,想这除夕春节是从古至今一年里最大的节日,远在外的人都知归故里,军中兵将哪怕授命全军严待也难免放松了神经,若在今夜北元突然来犯,从战略上而言绝对是一个绝佳的时机。

  身为一国之君当真是要忧国忧民才为明君,若只顾自己享乐安逸,那迟早会灭亡。曾经蒙古人大举来犯,灭宋建元,将万千汉室子民沦为阶下囚,在我那时代被视为一段过去的历史,即使看过也不觉得有什么,可在这时代则被视为耻辱。

  中原故土,汉室江山,被区区草牧民族的蒙古人给夺去,身为汉人都觉不甘和愤怒吧。所以才会有朱元璋揭竿起义,号令天下反元创立大明朝。

  老太监闲聊了几句离开后我再环看四下,之前安逸的氛围顿时变了,绿荷与云姑她们或许并不太懂那些国家大事,可阿平阴沉着脸的样子让众人再不敢大声喧哗。

  阿平无心再闲坐,一声不吭地走出了堂屋。我对大伙笑了笑道:“你们继续,我去看看你家殿下。”起身时瞥见燕七也站了起来,他迎上我的目光,“我去灶房找些东西。”话是如此说,但我看他也是不想再继续坐下去找的借口。

  与我一道出了堂屋,看见阿平就独站在院中,身影清冷。燕七顿了顿,轻声道:“公子其实并不容易。”我转过眸讶异而问:“此话何解?”

  “公子的志向本非那皇位,可太子早故,担子便落在了他身上。他十五岁被封为皇太孙,每走一步都有底下朝臣在看着,决不可行差踏错。为了太子遗愿以及皇帝老儿的寄望,他不得不逼着自己比别人更快一步成长,也与他原本的信念背道而驰。”

  忽然间我心中一空,说不上来那是什么滋味,就感觉五味杂陈难辨。顿了片刻才轻声问:“他原本的志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