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有娇兰_作者:浅浅烟花渐迷离(474)

  那方太傅这回愕然了,定是没想到身为阿平的母妃会在这时不站他的边,反而将这权利落到了我手中。转头过来看了看我,顿足叹气,拱起手负气而道:“启禀皇上,老臣家中有事,请容老臣先行告退。”

  也不知他是真的因启奏被驳而挂不住面子,还是假装告退一下来找台阶下,在阿平一声“准了”后,那老先生脸上的表情可以用哭笑不得来形容,最终又是长长一叹气,摆袖而离。

  有了方太傅的先例,怕是无人再敢上来“谏言”了,依照流程宴席继续。场间又恢复了之前一派和融气氛,只是各自心头都有一杆秤在衡量,包括我也是。

  从阿平与那方太傅的言谈间可以听出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谏言了,尽管一再被阿平驳回,但仍然有朝臣会提出奏议。这是在今后依旧会不断发生的一件事,会否终有一日他敌不过朝臣的口水,而听取了谏言?

  这个可能性萦绕于我心头,直至阿平突然抬手,立即有宫人扬声传达:“皇上有旨,歌舞停止。”场上舞者退下,乐者也都停了下来,顿时刚才还属欢闹的空间变得沉静下来。

  我也不知阿平的意图,看着像是有话要说。

  他在台下轻握了我的手,然后浅声开口:“今夜月圆中秋,朕将众位爱卿唤来一聚一是乘此佳节共乐,二是有一事要宣布。”

  心头一顿,隐有预感他接下来要说的事会引起轩然大波。

  只听他缓缓而道:“朕自登基起已有数月,得亏众臣倾力扶持,然储君之位一直空悬,是故乘此良辰美景之时特宣布封嫡长子朱文奎为太子。”轻顿了下,扬声而令:“朱文奎接旨。”

  老实说不是他提出来,我都快将小元儿那大名给忘记了,所以这个当头一惊的消息出来时我没反应过来的,直到见燕七抱着小元儿走出人群,并在当下跪倒时,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只听身边人朗声而宣:“今特封嫡长子朱文奎为皇太子,以此圣旨为立。”

  随在他身边的宦官将一早就捧在手中的长礼盒打开,刚才过来时我就有看见,但并没多想,只当是宴席上要用的什么物件。明黄色圣旨被取出,宦官展开后先扬声:“众臣接旨。”底下四方除了吕妃外,朝臣哗啦啦一片全部跪倒在地,我本也该起身行礼,但被阿平给摁住了手没让起来,只得与他相谐坐在椅子上静听那道圣旨。

  第268章 中秋宴(2)

  宦官尖细的嗓音高声诵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读了很长一段话,而且很拗口,我也没听仔细,心神在阿平颁布旨意时就变得复杂。

  这件事他完全没有与我商量就下了决定,就是说他让我举办这个中秋夜宴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这。虽然元儿是他嫡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册封为太子也不奇怪,但此等大事怎么会完全不知会我一声?

  回神间听见公公读到了尾处:“于建文元年十月十八日、授朱文奎以册宝,立为皇太子。以东宫正位,重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钦此!”

  底下群臣齐声而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旨立成,从此元儿便是大明朝的皇太子,从而更加奠定了我这个皇后的地位。相信阿平有此决断的原因就在于此,他要让群臣看这个被他们言辞间轻看的女人,是储君之母。

  圣旨递过去时燕七没有接,只是小声提醒元儿去接圣旨。应是如此大事,但不能代领。元儿很懵懂,并不知发生了何事,跪在燕七的身边小脑袋左右看着,不过最后接住了公公递给他圣旨,至此算是礼成。

  元儿被送至了上位到我身边,他爬上我的腿坐下后就在那翻弄圣旨。底下朝臣们自是逐一上前一番表述,大多是夸赞太子殿下天资聪颖,将来必为天下明主的恭维话。

  阿平只是跟朝臣们共饮了几杯酒后便携我离席,小元儿本想一同带走,但吕妃突然开口说想与小元儿处一会。阿平微默了下,没有反对,只命燕七与云姑等人留下伺候。

  没有让备撵车,乘着月色明亮便缓步而走,身后的喧嚣逐渐回归夜晚的宁静。

  “你无需在意那方太傅所言。”

  听见身边人突然打破沉静,我微怔了下,继而摇了摇头:“我没有去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