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是陈王,都对宛和感恩戴德。
陈王打听到,宛和暂时在礼县落脚,一个月前,派出特使,携带王旨和大量赏赐,也去了礼县。
之前的几个月,宛和成功的解决五浊江的洪涝,还捐赠大量的过冬粮食。
宛和此举,不仅帮陈王解决了内忧,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患,难怪陈王如此积极。
所以,宛和走了一趟地府,再次回来,村上变了大样。
这天清晨,宛和前脚迈进村子,远远的,村口有一人,看着挺像村长。
他好像在等谁,在村口走来走去,等的甚是焦急,坐立难安。
待到宛和走进,慌慌忙忙迎上来的,可不就是村长。
村长应该找宛和找的太急,满头大汗的。
这下里终于瞧着宛和,他囫囵地抹了两把额头,“仙子,你可算回来了。快些进村吧,特使还等你呐”
“啊?什么特使?”宛和一头雾水。
村长催着宛和进村,一边走一边解释起来。“王上要见仙子,遣了特使相邀,前几天就到了。”
村长擦着汗,心里总算松快些。
他们一个偏远村庄而已,突然来了王宫的人,大家本来还兴高采烈。听说还带着王旨,点名了要见宛和。
宛和偏偏又不在,天天不在,众人难免着急,担心特使等得不耐烦,降罪宛和和村民。
特使带来的那一众侍卫,个个凶神恶煞的。
村里人都提心吊胆的,派出不少人寻找宛和,村长每天清晨等在村口,生怕错过了。
王宫来的人,再是难得一见,等了这么些天,喜事怕也等成悲剧,大家跟着如临深渊,不敢近前伺候。
到了今天,特使住的院子都没人敢路过,要不是他胆子大些,早折寿了。
终于等到宛和回来,他们在心里求着,快点去送走特使这尊大佛吧。
宛和有些小好奇,长这么大,什么鬼都见过,唯独没见过特使呢。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村,看在大家眼里,画面虽然不是太美丽,也阻挡不了他们眼睛的锃亮,比第一次见到宛和还激动。
其中,还有一个不是村民的人,眼睛也锃亮,那人就是特使。
要知道,当初王上听说了宛和的事迹,像是看到了救星。
临走的时候,还千叮万嘱咐,让他对宛和一定以礼相待,最后务必把人请到王宫。
他们出了王城,一路上紧赶慢赶,好不容易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赶到这偏僻之地。
村民说什么,人一直在的,就是此时此刻却找不到人影,殊不知,就有那么巧。
王上要见宛和,还不远万里派人护卫和特使,明显就是看重她,这让他怎么交差。
幸好,听说还要回来,大不了就是等吧。
刚才侍卫报告说,村长带着宛和回村了。
特使的心里也松快了,就算请不到宛和,至少见过了人,可以跟陈王汇报吧。
特使对着铜镜,再三确认,衣冠工整,好,可以出门了。
村口处,被村民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特使来的晚了些,领着一对侍卫站在最外围,踮脚也看不出,里圈是个什么所以然来。
太明显的,特使要见的人,被村民围在最里面。
村民叽叽喳喳,说个不定。不知情者,还以为吵架呢。
他咳嗽几声,提示特使来了。
可惜这一招吧,今天以前好使,现在吵吵嚷嚷,谁还能听得见。
特使急了,指挥侍卫排开万难,也不过看到一个后脑勺而已。
待到人群终于散去,特使才见到,迟到了三天的,传说中神仙本人。
过程实在艰难,导致冒出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村民们和宛和寒暄完毕,终于反应过来,特使也在,左右还各一对侍卫,威风凛凛,即刻安静下来,呼吸都能相闻。
这是个好时机,不能错过。特使给最近的侍卫递了一个眼色,侍卫会意,当即双手奉上王旨。
特使左手高举圣旨,架势十足。
奈何众人皆是边城小民,毫无见识,完全不懂特使是何意,所以也给不了他想要的半点反应。
特使有些尴尬,清了清嗓子,“王上有旨。”
众人好奇的等待着,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王上有旨!”众人还是毫无反应。特使黑了脸,这王旨到底是念还是不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