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初停_作者:待月成双(174)

2018-02-17 待月成双

  宫墙城内,御书房。

  门外当值的侍卫僵着脸,神情肃穆地目视前方,看起来像是不惧寒冷,又像是已经被冻僵了无法动弹。

  房内“正大光明”四字牌匾下,腾飞的金龙绕着御座,身着明黄龙袍的天子坐在御座上,低头看向站在书房正中央的沈昭武,沈昭武保持着拱手行礼的姿势,视线落在青石板上,任凭着天子打量。

  年轻的帝王严肃地盯着这位驻守在西北郡县八余载的守将,打小跟随着皇上的公公一时都看不出皇上想的是什么。

  突地,帝王眉眼渐弯,唇边抹上一丝笑意:“爱卿辛苦了。”

  沈昭武越发低头:“为圣上分忧,是臣之责。”

  帝王眼含笑意地颔首:“爱卿不必多礼,此番出征南部不负重望,朕心甚悦,念你在宁城八余载,难与家人团聚,朕将你回调京师,得以和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可好?”

  沈昭武皱眉,不语。

  皇上笑了笑,轻声问:“爱卿可是不愿意?”

  沈昭武想了想,正要说话。

  皇上却摆手,他站起来,叹气道:“你啊……这两年来朕耳边尽是关于你的谏言,先帝定下守将五年一调的规矩,你已超出三年,这不,今个冬天过去,就已是四年,这西北郡县的守将,你要做到何时?”

  沈昭武掀袍跪下:“臣谨听从皇上吩咐!”

  皇上走到沈昭武面前,低头:“命你出征南部后,朕的案前就压下了不少推荐西北郡县主将的奏折,想要替代你的人委实不少……只是,朕全都按下不提,想问问将军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沈昭武抬头望着皇上,恭敬道:“皇上,臣这几年均在外,对朝中大将不甚了解,臣身边副将黄志可用。”

  皇上颔首,他弯腰扶起沈昭武:“黄志是你的副将,若他愿意留在宁城自然还会是副将,但主将之位……将军认为,杜校尉可否?”

  沈昭武眉宇皱成小山:“恩师?”

  皇上定定地看着沈昭武,点头。

  沈昭武低头,他盯着地面,压下万千疑惑,斟酌着最为稳妥的说辞回道:“恩师有率兵打仗之能,战场上定不会让圣上失望。”

  但西北郡县目前需要的是守城之将,若圣上不愿西北再起兵戈,那自然是不合适。

  皇上果然迟疑了,他微沉吟,片刻,笑道:“也罢,那就建威将军杨将军吧。”转头又道,“至于你,去闽南一带吧,朕在那里时,深切感到,大齐的水军需要一位像你这样的将军。”

  沈昭武顿了顿,躬身道:“微臣遵旨!”

  皇上转身往书桌走去,走了几步,他停下来,背对着沈昭武,沉声道:“你与郡主之事,朕已知晓。”

  沈昭武浑身一激灵,惊诧地看着皇上。

  皇上看着面前的龙椅,语重心长道:“昭武,你的事,就自己决定吧。”

  沈昭武磕头:“谢主隆恩!”

  皇上转过身来,看着跪在地上的沈昭武:“你与朕一同长大,朕自知你心性,国事家事,将军心里掂量清楚就好。”

  沈昭武拱手:“是!”

  皇上疲倦地揉着额头,摆手:“下去吧,回去见见你的爹娘。”

  沈昭武恭敬退下。

  年轻的帝王看着这位将军的背影远去,他的身影就像是镶嵌在书房门外的黑斑,移动着移动着,和那冷风一同吹走了。

  龙椅之隔,是君与臣;宫墙之隔,是主子与仆人。

  皇上静静地看着门外,轻声叹道:“既常梦,你还忘了告诉我,坐着这位子要忍受的是,噬骨的孤独。”

  风吹得侍卫衣袍鼓鼓作响。

  公公垂首站在龙椅旁,眼观鼻鼻观心,似乎什么都没听到。

  万千情绪稍纵即逝。

  唯有别离之情,总那么刻骨铭心。

  临行时的细细叮嘱,伴着幽幽的灯火,烛泪无声,母亲端坐椅子,认真地端详着沈昭武,似乎要将儿子的模样刻进心里:“出门在外,总要多个心眼,官场上的事母亲不懂,战场上的事母亲更加不懂,不能给你好的建议,忠君爱国勤敬爱民,这些也无需母亲多言……儿啊,下一次回来,记得带上那位姜姑娘,让娘亲瞧瞧,我儿选中的姑娘是何等的佳人。还有,以后到了闽南,更不能骄傲,听闻那边天气比西北好,虽偶有梅雨天,但也不碍事……搬过去后,你身边就多添个奴婢伺候吧,总是老陈、小宋鞍前马后,比不上女人心细,争念她前两年到你身边,是个知冷暖的,带她去闽南伺候正好,这姜姑娘也好,你娶亲后,有个贴心人跟在身边,娘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