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多癖_作者:贺心渔(313)

2018-02-10 贺心渔

  若没有费长雍横插进来,向她求亲那回事,明月会疑惑谢平澜和费长雍明明是朋友,为什么不帮一帮他,而是选择袖手旁观。

  现在她有点不好开口,暗自寻思大约他们“天行”做事就是这样吧,谢平澜当初在那艘游船上曾说过,大家只要初衷不变,各凭本事,或许那时候他和费长雍就已经有了分歧。

  “你其实还是看好杜昭,认为费长雍不会成功是不是?”

  “长雍若是能成事,我自然会支持他,但现在看来,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相比之下,杜昭那边就要容易的多。”

  “怎么说?”

  谢平澜一挑眉:“有鱼上钩了,等我一下。”

  起杆钓上来一条黑色小鱼,谢平澜一看就乐了:“鲈鱼啊,人生贵在适志,远离是非之地,好应景。回头我们也做菰菜羹﹑鲈鱼脍。”

  明月应了声好,催道:“快说快说。”

  谢平澜把鱼收了,钓杆放到一旁,洗净了手,将明月揽入怀中,抚着她的秀发:“说什么,你何时能洗手作羹汤给我尝尝?”

  两人都知道,他这“洗手作羹汤”另有深意。

  明月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将面颊贴在他胸腹间,嘻嘻笑道:“这个呀,我说了不算,要不先做一半,另一半欠着。”

  谢平澜怔了怔,反应过来她那意思是先“洗手”,将“作羹汤”欠着,心中柔情涌动,凑过去亲了亲她的耳朵:“再等下去,我都老了。”

  明月嫌痒,把脑袋往他怀中拱了拱。

  谢平澜失笑,说回原来的话题:“长雍太激进了,天行是柄双刃剑,用得不好伤人伤己,我不看好他的原因大致有三,一,他根基太浅,志向却太大,凭借一己之力要彻底推翻旧有的格局,伤筋动骨不说,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二,一旦开战,他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势必要加重赋税,全州征兵,邺州本不富庶,上次能安然度过粮荒已经不易,他再有本事,也难为无米之炊。还有第三点,就是他同马康才那些人的矛盾。要照他的《肃贪核赃廿九条》,他手下那些官儿无人不该杀,你说谁会真心实意为他做事,不过是形势所迫罢了。”

  明月仔细想了想,觉着谢平澜所言颇有道理。

  等她和谢平澜消磨大半日,提了钓杆木桶相携自崖上下来,便听到来自京里最新的消息:原密州通判宦成私下同朝廷方面一直有书信往来,被汤啸查获,禀明杜昭之后缉拿下狱。

  外边如此动荡不安,不知道他们藏身于这小渔村,还能逍遥多久。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休息~

  第149章 出山

  密州通判宦成下狱这事叫谢平澜呆怔了一瞬。

  明月去过密州, 对密州知府姚鸿煊和通判宦成都有所耳闻, 这两个都是所谓的京城派。

  密州是杜昭的龙兴之地,姚、宦二人几乎算是他麾下数得着的文臣。

  宦成以通敌下狱, 姚鸿煊就算能摘得干净,也肯定会受到影响。汤啸这是打算趁着谢平澜不在,大肆排除异己, 将同朝廷沾亲带故的那些官员全都除掉么?

  明月估计不到谢平澜会有什么反应, 看他很快就恢复如常,没事人一样同身边人有说有笑,不禁倍感诧异。

  她心里藏不住事, 在谢平澜身边转了一圈,觉着若不问明白了,今晚怕是睡不着觉。

  “喂,宦成被汤啸抓起来了。”

  谢平澜循声望来, 见她两手叉腰俏生生而立,不由笑了笑:“我又不聋,听到了。”

  “你就不准备给汤啸点颜色看看?不像你谢平澜啊。”明月面露狐疑。

  谢平澜成竹在胸:“我猜杜昭也是这样想的。”

  “啊?”

  “书信往来算什么, 谁无亲朋故旧,那些靖定籍的文官同朝廷藕断丝连杜昭又不是第一天知道, 汤啸不会蠢到抓着这点不放,宦成下狱肯定是有别的罪证, 至于为什么放出这等风声来,多半是杜昭想我沉不住气,出去为他奔走。”

  这是杜昭想逼谢平澜出山的小花招么?明月这才知道谢平澜辞去差事, 离开京城,杜昭其实是不怎么情愿的。

  “这次你准备袖手旁观了?”

  “对。”

  谢平澜说到做到,京里不停有消息传来,都是些汤啸又打压了谁,密州军的京城一系中谁又倒了霉,谢平澜听过就算,半点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