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修远有些怔愣,连高举的双臂都未收回,只呆呆地仰面望着宋佼。
穆清见此情景,却笑出了声,转身小跑着回到了东苑,留下院中大眼瞪小眼的父女二人。未几,穆清吩咐青衿绞了干净的帕子。她提溜着素帕开了门,却见宋修远抱着宋佼站在门前,俯首不知在女娃娃耳畔嘀咕着什么。
穆清看着发笑,替宋修远净了面,抱过女娃娃,将帕子塞到宋修远手中,好奇道:“阿远方才对阿佼说了什么?”
宋修远执着帕子,负手跟着穆清走入室内。看到穆清抱着女娃娃在杌子上坐定,他坦然道:“阿爹要带阿佼和阿娘去更广阔的地方,往后的日子便只有我们三个,再不会有旁的幺蛾子了。阿佼生得漂亮,将来不怕寻不到比姜甫更出众的儿郎。”
女娃娃又咿咿呀呀地笑成了一朵花儿。
穆清望着宋修远,眸色清丽,心中一片温润。她长于灵山秀水的华蓥,素来不喜朝堂权谋与京中女眷的逢迎往来,此间种种,宋修远悉数知晓。
宋修远说得不错,对于这两个孩子,明安帝既有如此考量,定不会对镇威王府下手。
他本不必请命亲往北地赴任。
宋修远放下帕子,蹲在穆清身前,仰头望着妻女:“幽州远在北境,虽无郢城的尔虞我诈,却也失了郢城的桃红柳绿,是为苦寒之地。但我知晓阿谣不会怪我弃了京中职位兵权,是不是?”
穆清闻言,颔首。她一手圈着怀里的女娃娃,一手覆上宋修远的胸口,俯身在宋修远眼角处落下一吻,又在他耳畔轻道:“汝身安处是吾家。”
“阿远,你与阿佼在何处,何处便是吾家。”
(正文完)
☆、番外一
春去秋来,元德三年的冬日来得格外早些。北地幽州比之京都郢城更为严寒,入了十月,呼啸的秋风里便多了些萧索刺骨的味道。
趁着这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煦,穆清与宋修远便带着宋佼与宋曜出府购置回京所需的一应物事。
自九年前受封镇威王,领了统领北地三都护之职后,每隔三载的冬日,宋修远便需回京述职,穆清与几个小娃娃亦会随着他南下。
然穆清南下的次数却远不止随着宋修远回京的这三次。
因身边带了宋佼,柳微瑕又着实喜爱这位清远县主,每年皆会传信让穆清带着女儿回京小聚。加之宋修远职责所在,无法轻易离开幽州,南下归云拜访裕阳大长公主一事便全权落到了穆清身上。见不到孙儿,裕阳大长公主却也不恼,反是叫着带上几个小娃娃,好让她这个山间小老太与老侯爷一齐逗弄玄孙,共享天伦。只是孪生子宋暄与宋晖方才四岁,前几年穆清恐他们受不得连日奔波,从未带着他们远行。
马车辘辘而行,宋佼坐在母亲身边,趁着穆清不备,悄悄伸手掀起一侧的车帘,向外望去。
端坐在穆清另一侧的宋曜见了,抬首望了眼母亲,又看了看长姐,淡淡道:“阿姊此举不合仪礼。”
“就数你最守规矩了!”宋佼闻言,放下车帘,朝着宋曜哼唧道。
穆清见了,往宋曜脑袋上轻轻敲了敲,无奈笑道:“何处听来的话,竟学着大人饶舌。”宋曜才七岁,本应是最为天真流露的年岁,却不知为何生了一副古板性子,行事沉稳,完全不像他那活泼好动的长姐。
宋曜揉了揉自己的脑袋,漆黑的眸子忽闪忽闪地望着穆清,神情竟有些委屈。
明明是长姐有错在先,母亲为何反而责怪他?
宋佼朝着宋曜灿然一笑。
“那些虚礼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眼下只我们四人,你们想如何便如何,只要不越了底线便好。”穆清抱着宋曜坐到自己腿上,轻声道。
“后日随父亲回了京,阿佼切不可再如今日这般行径了。”看着宋佼,穆清忍不住又叮嘱道。
宋佼嘟囔着嘴儿,晃着双腿道:“阿娘,我不想去京城。到了郢城,又要见着姜甫那粘人的跟屁虫了。去岁他便比我高了。我明明长他一个月,他却总喜仗着身高唤我妹妹,甚是烦人。”
穆清闻言,以袖掩嘴,失笑。
“柳皇后却极喜欢我们的阿佼。此番回京阿娘便告诉皇后殿下,殿下定会为阿佼做主。”
宋佼闻言,仍是气鼓鼓的模样。
“咦,阿曜不是最见不得不守规矩之人了吗?此番南下替阿姊教训教训姜甫可好?”